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类通过语言交流来积累经验。
人的语言和视觉能力都远远强过阅读。
儿童就是最佳的实验证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学会任何语言。在他们学习的早期,也习惯从图片开始。
认知神经学专家迪昂(Stanislas Dehaene)提出了阅读的神经借用假说: 人类掌握阅读,是借用了本来用于视觉和语言的某些神经回路。
也就是说,大脑能把视觉和语言的部分神经回路改造来作阅读,但必须经过大量针对性的音素训练和阅读练习。一目十行绝不是因为天才,而是在长期训练后字词句的分解和重组已经自动化。
阅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孩子识别字母和音素,变成语音。其他所有方面如掌握拼写、丰富词汇、理解含义、感受文字之美都在其后。
对阅读障碍者来说,有效疗法重点要放在单词和发音的练习和游戏,加强音素意识。练习强度要高,周期要长,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激活代偿反应。
随着音频资料的盛行及专业的细化,就解决问题来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查阅专业文献和听音频来适应高效的社会节奏。
为什么还要阅读
第一个用处,你没必要也不可能在许多领域都成为专家,但你需要了解许多领域的新知进行碰撞组合创新,这才是未来的立足之本。
第二个用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对所有可能生活的一个取样,而每个人都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这个取样的权重。通过阅读才能了解各种可能性,保持对未来的想象力。
如果想读书,首先你要达到能用英文阅读。回过头来说,前面迪昂讲的音素意识、大量练习,虽然是针对孩子们的,但对已成年的非母语阅读者也有启发。
大量阅读自然能使你达到够用的速度。如果真想更快,那就带着问题去读,照问题按图索骥,这种读法一天读多少本都不奇怪,这就是汪丁丁教授所说的宽带阅读法。
推荐迪昂《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 》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