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书会,有幸有缘读到这本书,因为群里领头雁的善意提醒及时督促,才打败自己的惰性,留下些阅读的痕迹,而且还是最粗放最低级的摘录笔记,加上一点点自己的粗浅想法,姑且算是输出吧,虽说其中原创所占比例着实太小(还是骨子里的惰性作祟,还是停留在浅阅读阶段)。
一,书里的孩子
18世纪一位德国普通小村庄的牧师,倡导早期教育,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维特从一个有些痴呆的弱者而变成了一个众所公认的天才:8岁时能熟练运用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与希腊语和拉丁语6种语言,通晓化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数学等各个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一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于柏林大学任法学教授,23岁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为研究但丁另辟蹊径,34岁转入哈雷大学。
这一连串的惊人成就,哪一个父母不艳羡?!
亮眼光环的背后一定不止是做法,更有意识和理念先行做支撑——
这本《卡尔·维特的教育》中亮明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教育观: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对于孩子成长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而非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大小,而决定于前五六岁的教育。
这,不正是给“教育不是万能的,缺了教育万万不能”理论最强有力的支撑么?
这本200多年前的育儿书籍,到现在依然熠熠生辉,现摘录以下核心观点,以资咂摸品味、践行落实。
二,书海拾贝
1.重视幼儿期
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来说极为重要,历史上的伟人往往都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好母亲,作为母亲,应该将爱美,爱正义,爱真理等作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目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每一个即将为人母或已经为人母的女人,都应该做好亲自教育孩子的准备,不假手他人,不敷衍塞责,科学认真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急于求成,甚至揠苗助长,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给于适当的自由,调动孩子自身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朝着父母预期的方向发展。过分条例要求太高,而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全能培养,很容易使孩子感到压抑,产生逆反甚至怨恨。
人就像瓷器,幼儿期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培养孩子过程中,父母既需要足够的耐心,更需要足够的智慧。
一个人品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期所受的教育,因此,国民的道德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子女的教育如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说过: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要最大限度挖掘孩子的潜能,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激发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①抓住语言敏感期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
比如让孩子记住单词,就多读一些有趣的书,在阅读中识记书中的单词;可以走进大自然,这是孩子学说话的好老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扩展他们的知识,父母用清晰的语言读给孩子的故事,是教孩子学好语言的最佳方法,孩子在听故事之余,还应该让他对故事进行复述。
念儿歌,讲故事,提兴趣,以资在活动中快速让孩子们习得语言。
②抓住“三力”敏感期
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是智力的基础。
在学校教师用在纠正学生已经养成毛病上所花的时间,远远比教他们新知识所花的时间还要多得多。追根溯源也许是学龄前的有些习惯敏感期没有很好抓住。
有个小窍门需要爸妈们谨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能一个严要求,一个去纵容。要步调一致、观点一致,需以身作则,相互配合,这才是给孩子最佳的成长环境。还得注意与孩子交谈时,要尽量配合丰富而富有热情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幼儿期尤其重要)。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使孩子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为提前。
想象力很重要。我们的幸福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象。不会想象的人是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我们身边但凡幸福指数高的人秘诀之一就是对身边人事葆有美好的想象。
贝鲁泰斯说过: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小时候想象力得到充分开发的人,长大后即使遭遇不幸,也有办法让自己感到幸福,即使陷于贫困,也有办法让自己的快活。所以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是善于想象的人,最不幸的就是那些不善于想象的人。
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让孩子亲身经历等,都是最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③重视与人交往
要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虽说大恩不言谢,但人与人之间有互动的,有的时候礼物可以传递尊敬和感谢,可以让人的沟通更和谐。礼物不在贵重与否,关键在于送礼的人是否花了心思在上面。礼物本身并不重要,但生活中却不能缺乏礼物这种形式。
记得鼓励和赞美孩子,也要教会孩子学会鼓励和赞美别人,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别忘了,鼓励和赞美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够让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差距,无形中会使各种积极因素聚集在自己周围。
3.学会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交流。
①先从反省自己开始
若父母不会对自身进行反省,只知道在孩子身上找毛病,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究理精神。
正确的做法和态度是即使自己很累很忙很烦,对孩子的问题也要做到有问必答,绝不敷衍孩子。要积极的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天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只有保证与孩子地位平等,才能保证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从而培养起孩子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氛围,以积极的方式让家人都能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聊聊。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②多倾听
还要记住倾听的艺术——多做耳朵少做嘴巴。倾听是一种很好的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方式。
要知道,沟通是一门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的艺术。家人感情的疏远和冷淡、孩子性格的缺陷等许多家庭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畅,家人不能很好的相互理解造成的。
③理解、关心、接受、信任和尊重
家庭生活中成功积极的沟通需要理解、关心、接受、信任和尊重。
理解是指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要设身处地的替对方考虑;关心,不仅表现在心理层面上,而且还要有实际行动;接受,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学会欣赏家人的长处;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的权利,尤其是父母,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权利以及他们的想法和选择。
父母必须懂得互换角色——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让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孩子了解和参与所谓大人的事,才能更好的理解父母,这也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正向反馈。
跟孩子进行交流时,商量的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更容易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让他们懂得理解、信任、守信和准时的重要性。
反之,若是责骂孩子,孩子非但不会按照我们预期的去做,并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还会加倍的跟父母较劲,越来越不听话。所以责骂是看似省事,实则是效果极差的育儿方式,却被许多父母一代代的使用。粗暴的对待孩子非但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还会把自己变成孩子眼中的暴君,而孩子也会因此变成唯唯诺诺的懦夫,甚至还会埋怨恨父母乃至所有人。
这也是“生孩子易,养孩子难”的深层原因,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
4.尝试角色互换/扮演游戏
父母需要懂得互换角色,让每个人都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孩子了解和参与所谓大人的事,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父母,也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样做可以教会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威特牧师就在家里孩子跟母亲玩儿“主妇和厨师”的游戏,孩子做“主妇”,妈妈当“厨师”,妈妈会拿各种有关炊事的事儿去请示孩子,若孩子发错了号令就得从“主妇”降为“厨师”,这时做“主妇”的妈妈就可以发号施令,让孩子去做个什么菜或者去拿什么佐料,若做“厨师”的孩子拿错了,他就会被“解雇”,连“厨师”也做不了了。
这类游戏也可以互相扮演妈妈和孩子,孩子可以和爸爸做此类的游戏,不过角色变成“将军”和“士兵”。
这样的游戏很有代入感,孩子可以从中习得一些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种种规则。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还能培养其主动性、独立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组织能力,还能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还可以用来帮助孩子轻松的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父母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亲子游戏非常必要。
5.让孩子远离坏习惯,助其培养好习惯
有一个比喻,形象生动又发人深省,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兹基说的:好习惯就像是我们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利息,且享用一生,而坏习惯则像欠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再还钱,却总也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对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学会一些具体的知识重要的多得多: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要让孩子远离发脾气、贪吃、浪费等坏习惯,养成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行动敏捷等好习惯,孩子会终身受益。
①.对待发脾气
孩子不听话、成绩不理想、有不良习惯时,做父母的要能够尽量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这才叫“看见”孩子,与之“共情”。
不要过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
当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冷静,不要再火上浇油激怒孩子,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制止孩子发脾气,这叫以暴制暴,应尽快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慢慢平复下来。
这才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最好的教育现场。因为发脾气就像传染病,用发脾气的办法制止发脾气是不明智的。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知道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样的任性行为,可以在预料的孩子即将任性之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发脾气。若听之任之,等到难以纠正时再制止,伤的是孩子,损坏的是亲子关系。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偶尔任性很正常,也难以避免,若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孩子成长,甚至会损伤生理状态。家长要在孩子发脾气之前采取合理的手段掌控住局面,防止孩子变本加厉、一发不可收拾。
②.纠正孩子的错误
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不能粗暴对待,要讲方式方法,讲道理,照顾孩子的自尊,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其自尊心的基础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渴望有尊严地活着。小孩子虽然不完全懂事,但他们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会凋谢,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孩子犯错时父母动辄怒火冲天,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样粗暴的做法只能让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表面上管住了孩子,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或者用“不准这样、不要那样、不行”等消极、否定的词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增加其消极情绪。
孩子犯错时长话短说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喋喋不休。
③.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金钱
明智的父母会教孩子如何花钱,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收集资讯,选择商家,从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金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很多东西,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金钱。
理财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发展和是否能够幸福的重要素养,也是日后生活事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父母不能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金钱需求和物质欲望,这会助长孩子的恶习,长大后一旦发生经济变故,会缺乏基本的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对解决问题束手无策。
要让孩子了解劳动和报酬的内在联系,要注重基本品德的培养,把理财教育看作一种工具和手段,要让孩子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尊,还要让孩子学会节俭,知道东西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树立“够了就行”的简朴意识。
④.专心致志做事,坚持不懈努力
专心是孩子取得成就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就是由于不能用心于一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唯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坚持不懈朝预定的目标努力,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
⑤.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求知精神
无论对于学习还是爱好,都要讲究一个“精”字,任何事情只要给人以“精”的感觉,那么这件事就有了一定的价值。对自己要求严的孩子做事就会一丝不苟,少犯错误,凡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就容易出错。
书中小卡尔在学绘画过程中,得到了老卡尔精益求精的教导,观察力惊人,秋天金色太阳下的小桥小卡尔是如此描绘的:晴空万里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洒在小桥的石头上,能泛出如黄金般的光芒;小桥下清澈的河水是蓝色的,太阳的反光犹如蓝宝石一般美丽,阴影中的是深蓝色的,显得神秘而变幻莫测。
⑥.做事敏捷
时间是最大的奢侈品,孩子从小做事拖沓,长大后对时间也不会有紧迫感,避免孩子养成拖沓、磨蹭的坏毛病,必须从小时候抓起。行动敏捷、雷厉风行,才能专心和高效。
一个人只有做事果断,行为利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人,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6.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若想真正的出人头地,就需要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学会争取争取和放弃,让孩子拥有一颗光明的心。
①.培养勇气,锻炼意志
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人很难取得大成就。父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勇气,孩子才能战胜种种困难,拥有卓越的人生。
人拥有无穷无尽的勇气,才能够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积极进取。
有些家长因为认为锻炼孩子的勇气会让孩子收到意外或伤害,而剥夺了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这其实是家长自己避免受感情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所以,培养锻炼孩子的勇气,也是对家长自身勇气的一种考验。
家长要信任孩子有些事情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必处处操心,事事包办,应大胆放手,让孩子能有机会证明自己,否则会让孩子失去探索追求的精神,不利于孩子信心和勇气的培养。家长们越担心孩子发生危险,而阻止他们做事,孩子会越反感,越失衡,甚至越逆反。
不信,请听下面孩子的心声吧:“爸爸妈妈总是过于细致的关心我,其实我希望他们不要总是事无巨细的过问,弄得我好像是个低能儿一样,这会让我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别的伙伴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太不公平了”。
②.培养独立意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父母无法照顾孩子一辈子,每个孩子必须逐渐的学会独立,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实践,与其让孩子在脱离父母的庇佑后,被突然而至的困难吓倒,不如从小就放手,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使孩子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父母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是对孩子能力勇气的怀疑,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打击了他们做事的积极性。没有勇气和独立的能力,孩子想要拥有美好的未来会异常困难。
③.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力也叫耐受力,代表人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耐受程度。心理承受力弱的人遭受精神刺激和挫折后,会出现心理异常,人格改变,精神萎靡甚至产生神经疾病;而承受力强的人,即使遭受这些刺激和挫折,也不致于心理上出现严重问题,还可能把逆境带来的不快转变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因此获得成功。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取得一番成就,并从容面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就需要从小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有些孩子为了逃避学习和考试上的失败,会自欺欺人的找出一些看起来很正当的理由,会毫无理由的抬高自己,把自己不敢做的事儿说成不屑去做、不想做,会攻击勤奋的人是“笨鸟”,会安慰自己失败是“个性”的标志,给自己一些虚假的自豪感。
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遇事易走极端,不少少年会用酗酒和打架的方式来掩盖失败和恐惧,甚至会以自残的方式来逃避失败。所以为人父母要多理解孩子,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多与孩子交流。
④.用“平静下来”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要想战胜自己,就必须成功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但会显示不成熟,还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7.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善行
良好的品行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行为录”,用父母以身作则,用钱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善行。
①.给孩子制定一个“行为录”
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孩子的行为,先期先记录好事,后期可以延伸扩大。有了这样的“行为录”,孩子可以随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实际上不仅孩子需要“行为录”,大人也需要。通过行为录,人可以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就可以把缺点变成优点。
②.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善行
身教胜于言传,在规范孩子行为方面,父母的榜样力量不可小觑。柏拉图曾说过:任何坏人都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实际上孩子的天性都是向善向好的,可能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变成了坏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
有人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如果不做正面榜样,那么孩子很难有不走歪路的,所以作为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常读常对照
该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拗口的说法,全是一些家常做法,需要常读常新,更需当做育儿“照妖镜”,多比照,多提升,为了孩子,更为了我们自己。
成长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约会,孩子与父母都得到最多的成全和进步,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