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殡葬业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引发这个巨大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殡葬行业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殡葬业从一个完全附属于政府的半官半民机构变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主体。
多年来殡葬业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使殡葬服务单位有了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和场馆,使高素质人才进入殡葬从业者队伍,提升了殡葬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市场化给市民办丧事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市民殡葬需求。
但是,殡葬业的变化和发展给殡葬业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赞许,而是更多的指责和批评,连续多年,殡葬业被评为暴利行业,民众普遍地感到殡葬“收费高,服务差”,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殡葬业发展进步的是媒体和社会更多地责难。
殡葬业的自我感觉与社会公众的认识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殡葬工作者认为殡葬业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但是,法规和社会公众却普遍地认为殡葬业仍然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行业,殡葬服务单位应当提供公益性公共产品,且不得营利。这种认识上的差距使得目前殡葬行业无所适从。
那么,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殡葬服务业,还是建立公益性的殡葬服务业?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成根本解决殡葬业未来发展问题。
殡葬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看不到市场化使殡葬服务业取得的成就,而是以殡葬的公益属性为名,再回归到计划经济的道路上去,就会使来之不易的殡葬服务业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另一方面,无视殡葬业的公益性质,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殡葬业未来发展就会迷失方向,真正成为与民争利的暴利产业。
面对二难的选择,仅仅依靠殡葬业自己,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难题的,要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政府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对殡葬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建立一套即可以依靠市场调节来满足居民不同殡葬需要,又可以通过在政府监督下,和必要的公共财政保障,让老百姓享受到均等化的殡葬基本保障。
公益性质的、均等化的殡葬基本保障措施,应当包括丧事服务产品标准化设计、殡葬费用的测算、殡葬费用运转程序的设计、保障措施的监督与审查管理和费用的结算等。
殡葬公益保障涉及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所以,也必须像养老和医疗一样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生、长、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都要经历的周期,“生”有生育保障,“长”有教育保障和工作保障,“老”有养老保障,“病”有医疗保障,唯一没有纳入保障的是“死”,如果说前几个阶段的保障是“民生工程”的话,那么处理“死亡”事件也应当纳入“民生工程”之中。
如果说市场的功能是满足顾客不同层次需要,那么,均等化的殡葬保障实现的就是社会公平,公共财政的投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保证。
综上所述,要实现殡葬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必须依靠政府和殡葬行业的共同行动,共同构建起既能满足一般殡葬需要,又能使有特殊需求的丧家感到满意的现代殡葬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