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同一本书,有的人不但能在两天内读完,还能迅速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和评价。而有的人,可能两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混迹于前二十页,对于书本内容也是支支吾吾道不明。这便是阅读水平的差异。
在没有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部作品之前,我从未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过考量,更没想到自己虽然看了二十多年书,仍然是一个低水平阅读者。而我们身边大部分人的阅读水平也都属于低段位阶段,高水平阅读者可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一位是美国著名学者和编辑,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两人曾共同编辑过《大英百科全书》。而二人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很快便高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一年多时间,之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
中文版的翻译者郝明义感慨说:“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亦有同感。
这本书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里所谈的低水平阅读,就是指阅读水平停留在“基础阅读”阶段。
“基础阅读”水平的最高层次相当于一个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字词已经不是阻碍其阅读的最大障碍,他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并可以上高中的课程了。多数人的阅读水平止步于此。
生活中处处可见低水平阅读现象。其中一种是为了获取信息,吸收资讯而进行的阅读。比如有的人喜欢早晚看“热点头条”、“腾讯新闻”等。一方面满足好奇心,另一反面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具备谈资。另一种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进行的阅读,比如在一个闲暇的午后,一个人静静看武侠或者言情小说。还有一种是网络碎片化阅读,比如在微信上订阅自己喜欢的公众号,看公众号上推送的文章。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些现象被称为低水平阅读,但我并没有对它们持否定态度。不是说,因为是低水平的,就劝大家别再去做了。
毕竟能主动了解社会热点,总比啥都不知道要好。能为了消遣去阅读,总比放任头脑空虚要强。能在脑子里留点碎片,总比一片都没有要好。
但这类阅读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能帮助读者提升理解力。换句话中,那些信息、消遣或碎片并不能提升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你做得越充分,越会阻碍你理解力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言:“现在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那么,为何很多人哪怕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了,仍然属于低水平的阅读者呢?
第一个原因在于相关教育的缺乏。试问各位,在你的读书阶段,是否接受过专门的阅读方面的指导呢?我想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讲授过阅读技巧。而如今的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专门的阅读指导。这实在是一个整体上都缺乏意识的不良现象。
学校教育缺乏导致的后果,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墨塞尔在《学校教育的失败》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可以读一些简单的小说,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有办法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像我们高中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就是论述文阅读。很多学生即便在花了很长时间阅读后,依然找不出文章中心,更别说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了。
低水平阅读的第二个原因是阅读者的自我要求过低。在现代媒体的泛滥冲击下,很多人已经退化到小时候看图听故事的水平,对于稍长的文章都难以下咽,更别说长篇小说。
而部分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读者,却由于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读过之后,仅仅是“这本书我读过”,就再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了。
因此,要改变低水平阅读现状,不仅需要整个教育体系反思和努力,也需要阅读者个人有自我提升的意识。
怎样才能摆脱低段位阅读,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阅读者呢?静候下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