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金句:
一个人自律一天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自律。废不废柴看春节。 ——K书
目录
一、滚雪球
1.OKR完成情况
二、自由港
1.做温暖的父母,也别做冷漠的孩子
2.带娃寒假读书体会
三、放映室
1.春节观影小结
四、断舍离
五、他山石
1、10个孩子9个“磨”,史上最幽默TED演讲揭秘拖延症的真相!
一、滚雪球
1、OKR完成情况
本周OKR完成情况(0.6/1)
下周OKR计划:
本周遇到了一些变故,包括人事上的,包括领导决策上的,可能要重新修改本年度的OKR目标。
二、自由港
1.做温暖的父母,也别做冷漠的孩子
周四,情人节晚上。吃饭时发现妈妈眼睛很红,血红那种,很担心,连忙带去看急诊,医生问及说昨天就有点,今日更厉害,内疚不已,我竟然没发现。
当头棒喝!说明我关心妈妈太少了,甚至最基本的,和她说话时,没有看着她的眼睛。(这曾是我教育娃的,和人真诚的交流,请看着对方的眼睛,可自己却没做到,真是啪啪打脸……)
天天说着要尊老爱幼,在现实中,我们对自己的孩子百般耐心、温暖包容,而为人子女的我们,依然享受着年迈父母的付出,从不认为亏欠父母,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养儿方知父母恩。成为了父母,我们才知道,父母是如此辛苦。也要警惕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对子女充满温情,却跟父母渐行渐远……要做温暖的父母,也别当冷漠的孩子。
好在检查后发现只是结膜下出血,并有结膜炎,问题不大。今天眼药水+冰敷;48小时后热敷,待出血吸收后就好了,下周复诊眼压。
事情虽小,值得深思。
2.寒假带娃读书体会
1、读书,读过比读懂更重要。
去年开始,我就开始计划带领娃读一些经典,一方面孩子小学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另一方面趁着现在记忆力高峰期,多积累一些经典,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个基础。一开始家人也有质疑,说你带她读这些哪能读懂呢,意思都不懂,读了又有什么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大家也许都听过“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其实放在读书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读过,比读懂更重要。"
读懂,获得的是一种知识和情感的共鸣,这需要知识体系和人生历练的匹配才能做到;而读过,获得的是一种语感,这是一种玄幻的东西,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能确实地被体会。在语言学中,语感是“道”,字形字义语法只是为了“求道”路上的“术”而已。今天不懂的,明天说不定理解了;今年不明白的,十年后说不定就顿悟了,要舍得下苦工夫、笨工夫,我们所读过的,终不辜负你。今天的积累,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只是我们要有那个耐心,经得起眼前无利的煎熬,耐得起静待花开的寂寞。
2、勇于挑战,超越自我。
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如此,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才能获得更多阅读的自信。
爬过高山的人都知道“一览众山小”,爬过高山,受过累,平地就不是事儿。我们读过厚厚的书,再读短文就不是事儿。要超越自我,就要读一些长一点的诗。
我们刚刚开始读《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阿房宫赋》的时候,我觉得背下来?怎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地熟读,娃确实已经把它背下来了。
依照舒适区理论,我们把阅读分成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
舒适区:毫无难度的阅读,处在心里舒适状态但是进步很慢。(比如马小跳等校园文学、公主故事)
学习区: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有某种程度的不适,但是跳一跳还能够到。(经典的诗歌、散文等)
恐惧区:阅读难度过大,超过能力过多,难以阅读。(文言文类、史书类、哲学类)
我们要克服自己畏难的情绪,在学习区进行努力,这样更容易得到丰厚的回报。尝试一下去读长诗,尝试一下去读厚厚的书,尝试一下去写更多字数的文章,当你登到一个高峰的时候,你就会真正地发现:“一览众山小,平地不是事儿。”
学习就应该高来高去,高端碾压,降维打击,往下就自然把简单的文章、读物解决了,再看学校教材就简单了,再写短一点的文章就不用抓耳挠腮了。这就是一种策略与方法,因为在其中,你获得了一种自信,阅读的自信和表达的自信都是一样的,一生都会受益。
三、放映室
1.春节观影小结
春节在老家的几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泡电影院,连看了三部电影,分别是《飞驰人生》、《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
所以就我个人喜好而言,如果非要排名的话,这三部贺岁档在我心中排序是《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
《流浪地球》:个人评分9分。
作为一个订阅了十年《科幻世界》的科幻迷,听说中国要自己拍大刘的作品,心里也是慌的一笔,毕竟上一部看到的科幻电影还是《大气层消失》、《霹雳贝贝》这种档次的,认为大刘的作品还是交给卡梅隆去拍比较靠谱点。看完后惊喜,完全超出了预期!场面、特效应该是能够得上世界级了,细节到位,音乐也好,好几处踩中了我的泪点。太空战狼名不虚传。虽然故事剧情稍显薄弱,剪辑有点混乱,但它带来的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电影的本身!相信以后中国的科幻类电影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飞驰人生》个人评分8.7
作为导演的同龄人,韩式幽默和沈腾的搞笑是能get到我的点的。通过这部电影才知道了拉力赛,知道了巴音布鲁克,还知道了赛车比赛有多烧钱…巴音布鲁克比赛环节很燃,如果是赛车迷去看一定更过瘾。尽管故事是编造的,但所述的梦想却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人到中年,40往上走,家庭事业的重担压在自己身上,像电影中的领航员,驾校死机,被辞退的车队经理,可能都或多或少的代表了现在的80后的一些心理状态,生活中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考虑过梦想什么,只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甚至仅仅是活着。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另外,片中林臻东的无私援助对手,也让萌萌感叹不已,虽然作为成年人很想吐槽真实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忍住了,保留一份纯真的美好吧。
《疯狂的外星人》个人评分8.5
嗯,足够热闹,是一部很适合贺岁档的电影,是一部很适合全家一同观看的电影。再有两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担纲主演,不想笑死也难,笑点集中,包袱不断,是部合格的喜剧片,过年档嘛,就是图个乐呵,值得一看。
四、断舍离
K叔说,废不废材看春节。
果然被言中,一回到老家,自律开关仿佛被关上了。看完春晚就开始发作,每天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我们那个小城市的节奏很慢,被称为最适合养老的城市。那里的年轻人拿着不高的工资,消费却向北上广看齐,想来想去可能还是因为房价低,造不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在老家的几天,白天串串亲戚,晚上刷刷知否,学习啊、看书啊、健身啊……皆已成路人~更可怕的是,竟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也挺不错,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并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回家就直接坍塌了呢? 因为周边的氛围就是这样,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谈的就是哪边新开了什么店,哪里的烤肉更好吃,某某去年又离婚了因为小三打上门来这种密辛……谈谈学区房的涨价可能是和学习最近的一件事儿了。亲戚们听我给正当学习之年的孩子周六安排满了兴趣班都觉得太不人道,奔四张的我要是过年期间,在他们面前掏出一本书学习,怕是要当成读书脑子读坏掉的典型讲上一年吧……于是“从善如流”、"羊群效应",就这么着沉沦了……
神奇的是,一返回南京的那一刻,那个开关仿佛又被打开了,梦想、愿景、执行力……统统开始归位。真是玄幻。
不过散了的心,不是那么好收的,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早起,又陷入困难的重新启动期。下周借着“晨读私塾”的东风,重新开始培养早期的好习惯了,fighting!!!
五、他山石
10个孩子9个“磨”,史上最幽默TED演讲揭秘拖延症的真相!(作者 | 强垚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而最明显的拖延,表现在写作业上。明明两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非要拖成四个小时,作业经常写到深夜。家长在一旁陪写时,看着孩子这么磨磨唧唧,就特别容易火大。
除了写作业,拖延也表现在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你让他去练琴,他要先去上厕所;让他帮忙收拾个玩具,他拿起一个就能玩半小时; 就连出门,也是不磨蹭到最后一刻,绝不动身。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家长也经常会拖延:健身在嘴上已经挂了好久,可就是难以开始行动;明天要交报告了,晚上再写也来得及;一直都有读书的计划,买来的书翻了几页,就放在书架成了落灰的摆设……
其实,拖延症这个问题,并不只是我们普通人会有,就连胡适这样的伟人,也有。
胡适先生的《胡适留学日记》写到:
7月12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 《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
这个过程,简直就是和拖延的孩子写作业一模一样啊!
一、拖延症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明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完成任务,可拖延者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呢?为了解释为什么拖延症患者拖延这么厉害,文章引用了Tim Urban在TED演讲中的内容,用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
我们来先看一看“有拖延习惯的人”,和“没有拖延习惯”的人,他们的大脑有什么不一样。
在非拖延症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叫“理智小人”的家伙,它掌控着身体行动的方向盘。理智小人会经常提醒主人,什么事情是重要和有意义的,需要抓紧完成;什么是浪费时间和没有意义的,需要我们回避。而身体主人也会遵循着理智小人的控制,有条不紊地把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做掉。
但是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脑中,除了理智小人之外,还有一只顽皮的猴子。这个猴子只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及时享乐。猴子只喜欢做两种事:第一种,是简单的事情,比如不动脑子不思考,比如躺着;第二种,是能立刻带来快乐的事情。比如,吃点零食,听一会音乐,打一局游戏,刷一刷抖音等等……
在拖延者的大脑中,当理智小人觉得现在应该做一些什么正事的时候,顽皮的猴子就会立即跳出来说:“不,不,不,这个任务太麻烦了,我们不要做它,还是一起来做点轻松快乐的事情吧。”
于是,对于拖延的孩子来说,本来正事是写作业、练琴、背单词。但是因为受到顽皮猴子的影响,就变成了去吃零食,四处溜达,躺着休息一下,看一会电视……
而对于拖延的大人来说,本来是要看书或写报告,被猴子一干扰,就变成了打一局游戏、看一会剧,或者是逛一会淘宝……
就这样,顽皮的猴子一次又一次破坏了我们的计划和目标,但拖延者却拿它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它就是我们人类本能的一部分。
还好,这个顽皮的猴子并不是完全肆无忌惮,什么都不怕。它有一个很怕的东西,叫做慌乱怪,慌乱怪会在我们任务临近的deadline跳出来。(Deadline也就是所谓的“死线”,是指一项任务截止的最后时间点。比如,作业必须明天早上交,寒假作业必须在开学前一天完成。)
当临近deadline,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焦虑和慌乱,这就是慌乱怪了。而慌乱怪出来后,猴子会被吓跑,最终我们大脑的掌控权就又重新回到了理智小人手里,让我们在deadline之前想尽办法抓紧完成任务。
故事讲完了,现在大家也了解拖延症的机理了。当然,拖延症的形成可能还会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拿写作业来举例,写作业拖延可能是因为上课没听懂,这些题就是不会做;也可能是因为追求完美,这页作业写的不是很整洁,就擦了再写,撕了再写,反反复复修改。
但拖延的原因最常见的,往往就是我们及时行乐的本能。当你发现孩子磨磨蹭蹭迟迟不肯开始动笔写作业时,很多时候就是这只“贪玩的猴子”在作怪,它告诉孩子的大脑:写作业这个任务不好玩,现在可以先做点轻松的。于是,只有等家长催了好几次,甚至是发脾气了,孩子感到了一些慌乱,才在压力下开始写作业。
二、拖延症带会带来什么危害?
经常性的拖延,也会带来很多的危害。前面已经提到有:会导致孩子晚睡,影响睡眠和第二天听课效率。因为拖延总是被家长唠叨和批评,影响情绪,甚至因为反感家长的唠叨可能会采取更加逆反的行为,比如用变本加厉的拖延,来对抗家长,恶化了亲子关系。
而这些影响,还不是最严重的。如果拖延症一味的发展下去,会让一个人该做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目标一直无法行动,习惯性的迟到……本来如果不拖延,人生本可以实现很多成就,但最后,却因为拖延而导致一事无成,变成一条“咸鱼”。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地摧毁拖延者的自信,让他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并出现严重的低价值感,痛苦于为什么其他人可以做到自律,自己想不拖延却这么困难。
三、怎样做才能打败“顽皮的猴子”呢?
虽然恐慌怪是猴子的克星,可如果任务的deadline还没有到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有拖延症的孩子还是会一直拖下去呢?
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是依据心理学中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并结合了短程焦点解决和叙事治疗的一些技术,它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重新建构问题,并且调动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也一起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1、利用顽皮猴子的故事帮助孩子战胜拖延
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其实拖延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住了一只顽皮的猴子。如果这个猴子一直在捣乱,就会让你做事情拖延,会让你每天写作业很晚才能睡,还让家长经常唠叨你,会让把你变得很懒,让你不爱运动,不爱看书。你会把猴子的追求变成了你的追求,只是贪图享乐,这样你的生活都会被猴子掌控,变成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把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把拖延的问题脱离孩子外化出来。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不好,是问题不好。因为孩子如果总是觉得自己不好,就很容易给自己贴上“懒”,“没有行动力”等标签,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拖延,行动力无能的人。
但是如果把问题脱离孩子,外化出来,就不再是把孩子和问题绑在一起,而是把他们对立起来。让孩子感受到,我是好的,只是猴子不好,因为受到它的控制,才我让我变得拖延,所以我要积极的战胜和克服猴子。
关于外化问题,你还可以让孩子画一下他想象的这个顽皮的猴子,它是什么样的,调皮的神态是怎样的,甚至,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给这个猴子起一个名字。让这个问题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第二,让孩子从认知上改变对拖延的认识。孩子知道拖延的后,会自然地、自发地形成这样的观念:人类世界的目标和猴子世界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猴子可以什么都不管,只做简单快乐的事情,但是人要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不然总是及时行乐,和猴子有什么区别,所以自己需要克服猴子的干扰。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调动了孩子想要改变的动力。
2、和孩子列一下拖延的坏处和不拖延的好处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拖延是因为猴子在捣乱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拖延的坏处,和不拖延的好处。比如,坏处是让你写作业总是很晚,而且会让家长也陪的很晚,还影响睡眠和第二天听课;比如,会让你经常迟到,如果你的猴子经常出来捣乱,你就会在出门前又做一些能短暂轻松快乐的事情,但是会导致你出门晚,迟到会被别人等,让别人不喜欢你。
不拖延的好处的话,比如说是可以早睡,可以早点完成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好处和坏处不应该是家长强加的,而是孩子也发自内心觉得是这样的。最好所有的好处都是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而家长只是在旁边引导就可以。
3、先建立一个小的目标
既然拖延可能会表现在很多方面,那就先从一个方面提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先建立一个小的目标,比如,写作业不拖延,或者是练琴不拖延,或者是洗澡不拖延,又或者是出门不拖延。然后,列一个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计划。比如,如果现在想克服写作业拖延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可以是吃完晚饭半小时后去写作业,这个过程不做能带来及时短暂快乐放松的事情。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范围,比如20分钟之内,全身心的完成任务,克服猴子的干扰。休息5分后,再继续开始。
4、如果表现好了,记得及时奖励
在形成新的习惯之前,奖励是一种有效提升孩子改变动机的方式。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拖延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个奖励机制。如果今天做到了不拖延,可以有一个怎样小的奖励,三天连续不拖延,有怎样的奖励,连续两三个星期不拖延,一个月不拖延,会有哪些奖励。
奖励最好不要是物质的,但是又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的。比如今天如果不拖延,或许可以奖励玩半个小时乐高,看半个小时电视等等。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已经有了,贵在实践和坚持。在最后,我还是想强调:克服拖延的最关键,一定是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觉得拖延不好,并且主观有改变的意愿。当你把猴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孩子能够自发的认识到拖延的坏处,自己想要克服猴子的干扰和控制时,改变就开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