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由训练营”的第一节课如期而至。这节课的“真自由法则”是"正念,在源头把握正确”。所谓“正念”,就是要从“根”上去调整一些固有的观念、信念,找到难以成长、难以自律的本质原因,然后再去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说的话、做的事都会带着所思所想的影子,你坚信什么,就会有怎样的人生轨迹。
这也是最困难的方式,因为在“分身术训练营”里我们就知道,信念的来源早在前世就存在,在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婴幼年时期,周围的环境、家庭的教育就已经在不断为我们构筑起信念的基础,这么多年过去,早已根深蒂固,即便有新的信念摄入,又哪是说更改就能更改的。
因此,在做“正念”这件事的时候,“空杯心态”很重要,先试着去相信,试着用新的信念去刷新你的言行,也许慢慢地,就能尝到甜头。
在听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也在试图做这件事。
知足,未必常乐
中国有句老话:知足常乐。一直挺喜欢这句话,觉得充满淡泊之美——满足于现状,不过多地纠结,人自然也会快乐一些。
然而,在听了这次的课之后,我对这个词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知足,真的就能常乐吗?
想养成早起的习惯,无奈秋冬季节的天气真的难以让人从被窝里钻出来,于是对自己说“起这么早干嘛,8点起来离上班也还有一个小时呢,再睡会儿”;
领导要求写一篇文章,完成后本想润色一番,一看时间,已到下班时分,身边还有同事催着出去happy,于是想着“算了,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吧”,关上电脑,开启夜生活;
说好每天读书半小时的,可是最近时常加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空看那些“闲书”,还是看电视来得爽快,不用动脑的事情最喜欢,我现在过得好好的呀,不看书又不会影响什么。
.……
所有这些现象,你觉得熟悉吗?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事例,见怪不怪。而这些现象的主角都在暗暗实践着“知足常乐”这一点——满足于现状,过得会比较开心,不难么辛苦。殊不知,自己也因此陷入了阻碍个人成长的“舒适区”。
“舒适区”这一概念来源于“认识世界三区理论”,这是一个在俱乐部听到了无数次的理论,与个人成长结合,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区”分别指舒适区(停滞区)、学习区(成长区)和恐慌区(升级区),处于哪个区,和自己的能力有关。
当事情的难易程度小于你的能力,便会觉得事情简单,所有的情绪、做事的意愿度和能量基本察觉不到,这个时候人会觉得很舒服,因为没有压力,所以各种满足。无疑,上述几种情况中的主人公其实都处于舒适区中。然而,舒适区又被称为“停滞区”,这意味着没有前进的动力,这对个人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是会阻碍个人成长的。太“知足”,往往只能有当下的满足感,而当你回过神来,别人早就甩开你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那时,恐怕想“乐”也乐不起来了吧。
当然,“知足常乐”依然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因为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当你的能力达不到完成事情的要求,感觉到相当困难的时候。这时,你就处于“恐慌区”,“小我”不断跑出来考验你的承受力、忍耐力,整个人会变得消极,做事没动力、想逃避,同时又会非常焦虑。这个时候,“知足常乐”这句话又派上用场了,它会告诉你,应该降低期待,退回来,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这个合适的位置,并不是让你就此放弃,一下子退回到舒适区,而是退回到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一个位置,那就是学习区。
学习区又称为“成长区”,在这个阶段,挑战略微高于自己的能力,但又是“跳起来够一够,就能够到”的情况,这时,坚持一下下,先把事情启动起来,然后逐渐会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干劲儿十足,做事的意愿度高,而且整个人的能量、状态都是积极向上的。慢慢地,会越做越开心,越做越满足,然后,技能点攒满,量变引起质变,成长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个期间,至关重要的一个信念就是“不要害怕问题”,因为“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都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跨过问题,我们才能有更稳固的基础、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苦尽,必定甘来
中国还有句老话:苦尽甘来。同样喜欢这句话,那种在困境中的无畏、在挫折时的坚持,还有在冲破枷锁后翩然起舞的姿态,跃然在目。
而这次的课程让我更坚信,唯有先苦,方能后甜。
待在学习区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因为要去接触和处理很多不那么得心应手的事。但这却也是最能让我们接近成功、突破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面临几个阶段:问题—未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价值积累—成长。其中最辛苦、最艰难的就是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的时期。而这,也是最能让人与人产生差距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
有的人选择了放弃、逃避,觉得没必要去做,于是回到舒适区;
有的人持续地内耗,做了情绪的奴隶,被情绪牢牢控制住,将不喜欢、不愿意作为不行动、不坚持的借口;
而有的人,则选择撑一撑、挺一挺,想办法熬过这一阶段,然后迎来成长。
所以,能否度过这一关键阶段,决定了能否变得与众不同。
这一关键阶段的度过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律”。自律的核心要素包括:推迟满足感、尊重事实和承担责任。而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推迟满足感,重排痛苦和快乐的顺序——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由你决定。
对于“小我”来说,自然选择“先甜”,那是因为他只对“当下”的情况作出应激反应,当下好,就做;当下不好,就停——全靠本能。但试想,如果“小我”知道,“先甜”的后果也许是未来无边无尽的“苦”,那他还会这么选择吗?
而对于“理性我”来说,如果有了“先苦后甜”“问题有助于成长”这样的信念深扎于心中,那么,就会懂得自律,懂得将痛苦和快乐颠倒一下,选择“先苦”。而事实上,如果要有成就感,就必将先有挫败感;如果要成功,就必先经历问题,这是永恒的悖论,也是永恒的真理。
因此,面对那个时不时就会出来捣乱的“小我”,我们应该学会觉察,虽然问题发生后到恢复理智只间隔了6秒,但已足够“小我”充分发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来利用这6秒,推迟“小我”的应激反应,让理性重新回来,去权衡短期和长期利益,使之取得平衡,暂时停止“趋利避害”的原始冲动,作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判断。
知足,未必常乐;苦尽,必定甘来。这是我上完这次课后最深刻的感受。
没有人不想快乐,但我们应该追求更远、持续时间更长的快乐。重排痛苦和快乐的顺序,可以让我们从情绪中解脱出来,有勇气去直面问题和挑战,将解决问题当做是成长道路上一个打怪升级的小游戏,玩得越开心,升级就越快!
最后,附上这两天的“短期自律提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