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买了个黑色硬皮的笔记本,它有个特别的名字——“遗愿清单笔记本”,封面上写着醒目的“BUCKET LIST”,。它要求你把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前想要完成的事都按条目写进去,用这个本子承载你对自己的终极期待。
有一次,我正在填写这个本子,远在他乡的好友发信息问我在干什么,我信口说:“在写遗愿清单啊!”这句话让她吓了一大跳,我解释了半天,她还是不能理解,一直嘟哝:“写啥遗愿清单,这也太不吉利了……”
其实“遗愿清单”并不是个新词儿,2013年,美国时间管理之父Alan Lakein就曾在《如何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一书中,要求读者分别列出六个月,半年,以及终生的愿望并且按照优先等级排列下来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优先去完成。
假如你走到人生的暮年,却突然发现自己做的都是“不重要”或者“次重要”的事情,而对自己最重要最想要完成的事情却被遗忘或者耽误了——“在死的那一刻突然发现自己没有真正活过”,这会多么可怕,多么悲哀啊!
一直以来,我,都报定“向死而生”的信念,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若是深入剖析这种想法的来源,我想也许和我的母亲过世得太早有很大的关系。我的母亲在人生的盛年即因病撒手人寰,这样的悲剧让我不止一次地去想:在她短暂的人生里,一定有许多美好未曾被她领略,一定有更多故事未曾等她来经历。而死亡,却似一道鸿沟,生生地将她与我们分隔于两个世界。
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的我,就算是为了替母亲去领略和经历未知的人生,也没有理由不认真地活,好好地活。
人,不必畏惧死亡;人,更应重视活着的质量。每当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总会无数次地翻出一部老电影来看,那是罗伯·莱纳执导的美国文艺喜剧电影,也叫《遗愿清单》。它讲述了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机械工卡特和亿万富翁爱德华,当他们共同面对癌症为他们带来的"死刑",在余下的日子里度过丰盛和欢乐的人生的故事。
影片里卡特的清单是他之前的哲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列出的是: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亲眼目睹奇迹,开一次野马跑车,大笑到流眼泪……爱德华完全支持卡特的清单,他还加了上自己的愿望:跳伞,刺个纹身,亲吻最美丽的女孩……
他们一起走上了疯狂的旅程,一路上跳伞、开跑车、纹身、看金字塔、去中国、艳遇……过得精彩纷呈,无比尽兴,每完成一项内容,他们就会开心地在遗愿清单上划去一项。
在金字塔前,卡特问爱德华: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快乐?这一生,你给别人带去过快乐吗?
爱德华回忆起他与女儿的往事,因为他的偏执与霸道,女儿至今和他形同陌路……当卡特病情恶化时,他终于说服爱德华去找自己的女儿,爱德华也真的见到了女儿,还意外地见到了外孙女并亲吻了她——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又实现了一个遗愿。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所以人生才丰富有趣、值得期待。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不遗余力地做到尽兴地活在当下,这也是我们唯一能为自己而做的“争取”。
我读过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的故事,他说没出名之前,他天天想:如果有一天有钱了,一定要买一辆保时捷。后来,功成名就以后,他买了一辆保时捷,但他很快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好。
于是,他每天早上请一位朋友帮自己开保时捷,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并骄傲地对出租车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那小子开得真帅!”
唉,难道我们终其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吗?一直孜孜以求活给别人看,这真的值得吗?其实,你可能要得很少,少到只想在死去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一行字:“这个人,按自己的意愿过完了一生。”
如果真的想要记遗愿清单,也可以不买笔记本。记得我有个一起上阅读课的小伙伴,曾推荐叫“生辰”的APP,它的界面十分简约,输入出生年月和预计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后,为你呈现出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天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且每秒更新。再有就是可以在里面输入自己的心愿单,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在今后的日子里,一条一条完成。
我们总有力量,坦然面对生与死。让我们永远记得王小波的话:“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活得丰盛吧。
那天,我在翻看一本有趣的小书《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看到里面奇奇怪怪的各种病症,比如晚睡强迫症、皮肤饥渴症等等,发现有随着时代以及信息传递的改变,越来越多人成为大众眼中的异类,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但不管怎样,能“活出自我”就是一种胜利,不是吗?如能天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对别人有贡献,有爱你和你爱的人,感觉充实而安然,夫复何求?
你相信吗?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