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比作一间屋子,让你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这间屋子的价值,你会怎么做?
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做事的效率,二是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提高效率就是把它塞得更满,而提高含金量,就是往里面放更值钱的东西。
案例1:工作状态是“随波逐流型”:出现什么新任务,就立马去完成。
早上9点,部门的新晋管理者小任准时地来到公司,便收到李总的通知,让他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美女同事:任哥,我们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签的那个客户。
小任觉得时间还早,可以开完会再接着做。
小任忘了之前的思路,又开始重新构思PPT框架。这时又一美女同事
刚刚我把我们讨论的结果和李总汇报了下,然后他说让你把早上交给你的资料都复印几份。
不巧的是,复印机又卡纸了,小任找到王工帮忙解决,修完打印机后才把资料复印好。这
这样的工作状态,会容易让自己的工作被打断。每次打断都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效率的降低。而且,什么事情都做,其实相当于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花费大量时间在打印文件这件事上,也是很不明智。
案例2:
任:这个方案是需要下班前提交的是吧?我目前手头还有一项工作还要1个小时左右。我们十一点十分开会,然后下午确定最终方案,可以吧?
你可以把想要讨论的问题和重点先标出来,到时侯效率更高些。
李总:早上给你的资料,你都复印几份,送到我办公室。
什么时候要?需要几份?
明天见客户要用的,4份就行
下班前给您送过去。
早上十一点,小任已经初步确定了 PPT内容框架;十一点十分去开完会后,他顺便将资料复印完成。
工作状态是“高效率导向型”:对于任务的优先级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且懂得怎样应付临时任务,以保证各个任务都能高效完成。
接到任务后,小任并没有马上做 PPT,而是先思考了几个问题。
在回到任务上:李总需要我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我们现在的提案还没和客户沟通过,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想法,有被否决的风险。老朱说他明天会再次拜访那个客户。如果先让老朱去了解下客户对这些提案的想法,我们在确定具体提案时就更有针对性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初步方案中的思路提取出来,再将一些关键的点整理成一个问题清单,让老朱明天和客户碰一下。等明天拿到客户反馈,我们再开讨论会议。
小任很明白,方案不仅要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更要能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他想到在确定具体方案前,最好和客户再沟通下。这其实和他做PPT 时的考虑是相似的——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价值”。
复印:小任考虑到这件事比较机械,便委托了部门的实习生阿美帮忙,下午再请她喝咖啡。
小任专心制作PPT,到11点50的时候,就完成了初稿。
还有10分钟,就提前想想明天老朱可能会带回来什么反馈吧,然后下午再完善一下PPT。
高价值导向型”:接到任务后,不会马上执行,而是先理清任务背后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并提前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然后做对任务最有价值的一些事。
这样的工作习惯,不仅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而且还能让你成为所在团队的主心骨。
时间管理就是这样,在价值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