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李碧华“让人不相信爱情”系列的又一力作,由关锦鹏倾情打造,加之以张国荣、梅艳芳的深情演绎,这部老影片无疑堪称经典,值得人品之又品。
她在冥府走了五十年,寻他不见。他在人世活了五十年,苟且偷生。“十二少,3811老地方等你,如花”,原本以为是场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誓言,谁知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到头来,人鬼相见,一个老态萎靡,一个媚颜依旧,物非人也非。
作为观众,看到十二少没有赴如花的约,是第一层;如花事先为十二少服下安眠药,断其生路是第二层;在一场猎艳游戏里骑虎难下的一对怨偶双双不得善终是第三层。如李碧华所说,一千人之中,才有一对梁祝,才可化蝶。其它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如花与十二少所谓的轰轰烈烈、至死不渝的爱情之下实则不过是漏洞百出。
但我仍然爱极了这部电影,如梦如幻,若即若离,如同胭脂,美得浓烈醉人。关锦鹏在拍摄手法上采用时空交错,把过去与现在,回忆与联想,幻觉与现实糅合在一起,造成新颖独特叙事结构。五十年前如梦如幻的烟花场与五十年后现实中的大厦高楼做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仿若一场春秋大梦,处处弥漫着物是人非的气息。另外,影片中幽暗凄艳的色调、幽怨哀伤的配乐,烟花场里的声色,花前月下的呢喃,烟雾缭绕中的醉生梦死。加之如花幽怨勾魂的眼神,十二少的不羁迷离,繁华遣倦。恍惚间故事里的两人和故事外我们都中胭脂的毒,相信了有爱情的存在。
这才是李碧华这个“纸上女戏子”的爱情模式,得而失才让情更刻骨,碎彻底才让痛更铭心,苟存的十二少瑟缩在墙角,一切皆空。
另外,《胭脂扣》能成为经典,亦离不开张国荣与梅艳芳二人的成就。张国荣、梅艳芳二人一颦一笑足以颠倒众生,不费吹灰之力,具有后人无可企及的绝代风华。梅艳芳本身便有一种“热闹之中的孤寂”,同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冷艳气质,举手投足,都是风情,一举一动,都是红尘。也没有人比张国荣更适合十二少,一低头,一皱眉的优雅忧伤,一转身,一抬眼的万种风情。
也许导演当初只是看中了二人眉眼之间的烟火气,可无论是李碧华还是关锦鹏,都没有预料到在电影里如花与十二少的悲情旧梦竟成冥冥中的一句谶语,为剧中的两位主角设计了一场死亡的约会,那句誓言以最戏剧的方式实现。看到张国荣最后老态垂垂的镜头,不禁感慨现实中的那二人,已经决绝的“不许人间见白头”。
但这部电影中亦有不足之处。李碧华小说所写虽尽是奇情畸恋,但向来是借古讽今,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背景。而关锦鹏在这一方面确实有所缺失。李碧华笔下的如花是30年代的风尘女子,通过她的前尘生活作者更有意在碰击香港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当如花寻找十二少单单指凭借一串数字“3811”时,小说中的描述是如花搜索了出生证、死亡证、身份证、回港证等等,这里作者是想要表达,从数字代表人到人已然变成数字的无可奈何,活得没有感觉更无从说起感动,这种干瘪与程式化的人甚至还不及曾经的风尘女子如花,而在影片中,导演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完全舍去。这也就导致社会反思的程度实际是不高的,受众欣赏完片子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去找感同身受,却忽略了社会大背景的急速变迁。当然故事的整体把握还是完整的。
影片最后《胭脂扣》 的旋律响起,步履踉跄的十二少绝望地追赶着越走越快的如花,嘶喊着:“如花,原谅我”。镜头闪现二人初见,那女子面容姣好,巧笑嫣然。十二少清朗俊雅,眉目带情,美好的不忍回顾。那个瞬间我的眼泪终于漫出,不知是为了如花,还是十二少,亦或是张国荣和梅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