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子
昨日遇见一对祖孙,奶奶问孙子,今天的速算学会了吗?通过他们的对话,我猜测这是个大班准备升小学的孩子。我向这位奶奶询问了孩子上补习班的情况。
奶奶说:“孙子马上要升小学,需要考试,教育局不允许学校布置作业,可是幼升小却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我们只能自己在外面补习了,不然肯定考不上。”说完这些,还附带抱怨了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奶奶说,考试科目之一会考弟子规,不仅要求孩子会背,还要考父母双方掌握的情况。
科学的育儿理念要求孩子在某个阶段做相应的事情,不提倡超前学习,而现实生活中,教育机构却会设置关卡来形成阶梯教育资源。理想和现实冲突,如果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孩子势必考不上好的学校,享受不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样的形势下,幼儿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要安慰自己还要说服父母:“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它也承受了来自家长和生源的压力。于是有些幼儿园,老师背着上级,悄悄给孩子布置作业,成了学校心照不宣的事。
老师布置作业是一方面,效果的好坏却是另一方面。学前幼儿还没有自主性,布置作业后孩子吸收的效果如何,以及孩子对待作业的情绪会演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都不是老师能控制的,最后这个任务的责任还是落到了家长身上。家庭作业后,孩子吸收的多少,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增减,直接检验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总而言之,不管是学校布置作业,还是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起关键引导作用的还是家长和家庭。(幼儿的家庭作业,是以手工、画画为主,配上简单的识字和数数等作业)
请不要小看了家庭作业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学校后,会把孩子学习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以为从此能高枕无忧,做起了甩手掌柜。对于作业,很多家长认为是学校在“为难”家长,有此想法的家长,都小看了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不仅仅影响成绩好坏和升学那么简单。家庭作业后,孩子吸收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增减,都是家长应该反思和总结的。一个小小的家庭作业,从中我们能看到,孩子是否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孩子对待作业是什么态度?孩子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积极性如何,用何种方式面对和处理?孩子独立思考的程度?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孩子在作业中的优势和不足?等等,都能通过小小的作业表现出来。而这背后反应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完全是家庭教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孩子父母的责任。“学校是管孩子学习的,我们在家了不起能辅导作业,还能干啥?”“我们工作这么忙,每天和孩子见面的时间都能数得过来,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学校当然是引导孩子学习的主要责任方。”有这样想法的家长还不在少数。
学校的任务是教,家庭的任务是引导和培养心智。心智这个东西,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紧密相连着。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早早意识知识的重要性,并能自主学习,而有的孩子懵懵懂懂非得逼着才肯学,这就是心智的差别。
心智的决定因素在于榜样的力量
影响孩子心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习惯、生活体验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等,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父母的“身教”, 常言道:“身教大于言传”,也就是父母处事的言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些。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生活中,父母就是他的榜样。孩子还没有分辨能力时,他就像个刻录机,刻录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需要父母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父母拿出行动来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想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需要父母能有意识的在家多看书,孩子会依葫芦画瓢,愿意并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想孩子对英语有语感有兴趣,父母就得自己行动起来学习英语,孩子看到了,自然也想去探索。学习的过程枯燥而单挑,需要父母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能一味强迫孩子取得眼前的成果。
心智不仅包含了对学习的认知,还包含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以及情感的感悟。心智快的孩子,可能会比一般孩子显得早熟,就是因为他的认识更全面,情商更丰富。家长在想到“身教”时,大多会想到父母对孩子习惯的引导,其实,“身教”的作用,还能影响孩子情商的形成。父母跟孩子怎么沟通,为人处事是什么情绪和态度,孩子都看在眼里,在孩子对外“输出”时,他就会按照印象中父母的方式来行事。
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缩小版,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一切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都是父母自己身上的问题。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请重视起家庭教育,永远不要把教育寄托于别人别处,能为孩子的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