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的时候看《康熙来了之最后一晚》,小s和蔡永康一起回顾节目录制以来的点点滴滴,哭着笑,笑着哭。蔡永康说他录节目的时候不希望工作人员出现,希望的是能带给观众每天十点都是现场直播的感觉,不要感觉他们的表现很逊。然后就眼泪哗哗的流,泪眼婆娑,哭的很惨,又想笑自己为什么哭成这样,能脑补这样纠结的表情画面么?小s有点懵,问他为什么这样希望?哭点在哪里?他哭笑着说:逊有什么好…然后又被自己的经典回答逗笑。小s也哭笑着说她完全不明白他为什么可以哭的那么惨。蔡也常常不明白小s的泪点和笑点在哪里,不过一样也调侃她,和她一起笑一起哭。
像小s和蔡永康两个人这么默契的搭档都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哭点和笑点,更不要说生活中的普通朋友了。
这时候我在想,生活中我们希望别人能够理解我们的感情,读懂我们的心思,体悟我们的感受。特别是对于至亲和男女朋友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期待越高,就越容易受伤。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事情触发自己的联想或情感带入而不开心,别人如果劝也不好劝到点上。或者越安慰越适得其反。再或者他们觉得莫名其妙,不理解。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还可能产生家庭矛盾,疏离恋爱中的亲密感。
这个时候就不要苛求他们能够完完全全理解你的心情了。只要他能够尊重你的心情,安抚你的情绪,或者能给你个温暖的拥抱,就很足够。
我们在不理解别人的心情或情绪时,也要同样的尊重她们的反应。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敏感度不同,走心入脑的情景也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联想、感触、情理反应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知道了这些,当别人(特别是男盆友)不能知我所言、懂我所感、痛我所痛的时候,我们也不至于失去理智的歇斯底里,不会痛心疾首于他的“不近人情”。
当然,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如果你是某人的男/女朋友,当你不理解对方的情绪时,请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心疼,多一些抚慰。你可能无法体会这种情绪背后是不是某种童年的阴影。
你还可以做的就是温柔地深挖TA的情绪渊源,找到情绪的根源所在,就能对症下药,熨平心灵的褶皱。
我的情绪可以允许你不全都懂,但是请你尊重它,抚慰它。
你的情绪我也可能不全懂,但是我会同样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