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大声就是声音大,小声就是声音小。
为啥想到声音,还得从午睡后说起。我在一间空着的办公室午休,旁边是二年级的教室。学校规定,距上课半小时才开校门,所以在学生来之前是安静的,是无比安静的。这段时间,我睡得比较安稳,有时睡得沉,还会做个梦。有时学生来了,我也睡不醒;有时在他们来之起就醒了。
于是,我就会听到“万马奔腾”般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近在耳边。很快,嘈杂声充斥整个楼道。打闹声,笑骂声,闲聊声,追逐声……啊,我躺在床上,被裹挟,被包围。这大声的喧哗,至少持续十五分钟,每每此刻,我都会感叹生命的蓬勃。
一般在十五分钟之后,班级会进入另一种大声状态——午读开始了!有时读诗,有时读对韵歌,有时读书本上的日积月累,总之,内容都不长。他们的声音洪亮,他们一定是要自己的声音响彻云霄,直飞云天,要不干嘛这么大声?听他们读着读着,听出一个小男生一直在领读。他的声音很让人喜欢,干净、明亮。但是,一直这么大声读,会不会把嗓子喊坏了?
不禁想起自己带的那些低年级,孩子们总是你追我赶的拼大声,我总是一次一次的告诫,小点声,小点声,声音柔和一点更动听。
可是,现在呢?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是小小的声音了。你要说,大声,大声;你要说大声的好处;你要说说错也没关系。但是,他们依然小声。
人越大,声音越小;人越小,声音越大。人大,想的多,显眼包就少了,这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