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曾对“五多”问题进行整治,“五多”之一是会议多,似乎整天有参加不完的会,明知其害,深受其害,却十分无奈。
开必要的会,当然是必要的。统一思想,传达指示,部署工作,协调矛盾,总结讲评……功能很多,可那些看似必要,实则不必的会呢?
有时分明材料上写得明明白白,还得开个会,对人手一份的与会者读上一遍,再强调强调、提醒提醒,你讲我讲,反来复去;有时分明不想听别人说话,却要开个听话的会;有时好像时间到了,比如一周一次的交班会、点名会,一月一次的办公会、分析会,不开个例会倒像缺点啥。
参加会议的与会者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归纳起来有五型:
一为认真倾听型,一般为中层以上领导,听会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专业,或是讲的内容与本单位切身相关,其中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有很多具体指示要牢记在心;
二为奋笔疾书型,一直在记录,恨不能把领导讲的每句话都原话记录下来,或者在乱涂乱画,练字,写打油诗也是有的;
三为低头观看型,背理论题、看杂志、抠手机,皆属此类;
四为迷茫发呆型,大多数的听众大概就是这种状态,两眼目视前方,又要强忍着瞌睡,只能神游九天之外了;
五为满不在乎型,这种状态是在被点名批评、通报,或被不点名的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时,就会被触发,心里或嘴上要嘀咕几句,阿Q似的自我安慰几句,以免心里受伤。
有一首打油诗中写到:
“赴会要及时,小心选座位,最好靠边边,以免遭口水;虽然在开会,谁也不理谁,有人忙协调,有人无所谓;有人穷训话,有人打瞌睡,有人瞎附和,有人掉眼泪。”
想来作者应该是感受至深。
其实,应该至少还有一种——昂头小憩型,现在对各类秩序抓得严了、标准高了,大家还有这个基本的觉悟,再怎么也不能明目张胆地酣睡起来。
无论怎样吐槽文山会海的不合理,我们在参加会议时,听会也不能白白地浪费掉时间。善于听会,可以在听会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反思实践,获得灵感,提升自我。如何在与会中学习提高有收获,以下“四会”你必须得会。
会准备。一方面,是思想准备,思想重视则精力充沛。特别是在上面讲、下面听的会议形式下,单向灌输信息,防止时间长了以后疲劳、乏味、走神、瞌睡;另一方面,是内容准备,围绕会议的主题,掌握本单位、本业务的情况底数,随着会议的进程,把工作的问题、打算、重点等等,都随之考虑一个遍。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等会议结束,哪些是重要的、紧急的,都了然于胸。
会换位。即换位思考。听会是为了听取新指示,领会新精神,掌握新动态,获取新信息,找寻新举措。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从组织者的角度想问题,看事情,感受组织开会的目的、意义,才能真正心领神会,甚至想“我来讲这个问题,要怎么讲呢?”。
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年前,领导曾说,要多参会,并记下主要领导的讲话。坚持多年,现在想想,受益良多。领导讲话常是思想、思路和态度的集成,多听便于领会意图。即使是使用的讲话稿,那也是一帮笔杆子点灯熬油的成果;再加上,领导讲话时临场发挥、旁征博引,脱稿时讲的神来之句能让你顿生灵感,或觉醍醐灌顶。
会融合。就是结合本单位的情况,认真对照,主动思考,想到一些思路、措施或具体抓手,及时写下。为的是会后做好“下篇文章”,把会议的精神传达好,贯彻好,不折不扣、有创造性地落实好。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有前面几点的基础,这一方面做起来也就自然而然了。
小四后记:
休假十天毕,便与整日会,其名为会,题曰理论学习,此谓制度。会风陡转,看杂志、玩手机、打瞌睡、哔哔哔等象皆无,诸君坐板正,认真听,仔细记。忆从前,会场景象难入目,故行文记之,愿此情此景长此以往,持之以恒,不单有形,更赋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