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首先是用户
产品经理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用户来做的,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成熟的产品经理首先是一个用户,在产品使用中,第一个能够使用的用户就是产品经理本人,把自己当做小白,抛开所有的专业技能,以普通小白用户的心理去体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产品的优点和缺点,记录并且分享。切忌脱离了产品的本身,实用性。
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产品的用户群体有很多,学生、白领、职业工人等,站在不同身份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产品,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微信在学生的角度:它可以是同学班级的联系方式是一个娱乐社区;白领角度:个人的公众号可以发布自己的文章,可以进行内容创业;职业工人角度:是一个消遣娱乐的工具,与家人联系的社交媒介。从用户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产品,就会看到不同维度,不同世界的行为方式。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开灯关灯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在产品的使用中,用户也期望自己的操作行为是一个闭合完整的行为。比如在淘宝中,有待付款和付款成功的界面,这样的设计效果就是向用户反馈自己的行为动作和操作步骤,是一个闭合的完整的体验过程。
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设计出身的产品经理通常会犯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绚丽的动态,忽略了产品的本身。上线的产品的设计首先是可用,其次是易用性,最后是用户体验性。可用决定了你这款产品是否能够把握住市场的机会,是否能在竞争对手之前占领市场。例如滴滴打车在早期争夺市场时,只有我要打车,接单这些必备功能;饿了么在早期的功能之中也只设置用户订单、商家接单、外卖人员送单的主要功能;产品所有效果的设计都是为了产品能够夺取用户市场,获取用户量,提高产品的粘性,能够提高转化率的功能效果才是产品设计的本质目的。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生理需求挖掘出衣食住行;安全需求挖掘众筹、保险;社交需求挖掘微信、QQ、陌陌;尊重需求挖掘职位、头衔;自我实现需求挖掘创业、进入某种行业。我们会发现目前互联网的所有需求都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应该在生活的细节划分,某些生产环节划分,某些行为划分挖掘出真实需求,而不是伪需求。就如“想要一匹更快的马”的例子所讲,人们最本质的需求是为了更快的交通工具。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在产品功能规划中,往往我们会一直不断的增加需求,这些需求或许是老板要求的,或许是市场趋势。比如今年比较火的直播,陌陌在4月份也推出了全民直播。本身陌陌作为一款陌生社交软件,其产品定位主要是陌生性,加入直播这一功能是否会让用户觉得这款软件“四不像”呢?决定加入或砍掉某些功能,最主要的还是依据产品定位方向,精准的用户定位,能够提高产品推广的效率,更加细化产品方向,避免方向错误,减少无用功。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世界上最难做的两件事,把别人的钱挪到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的脑子里。用户的行为习惯一般很难被教育,产品就是为了方便与服务用户,迎合用户的行为习惯,若没有做到方便与实用,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将会影响产品的使用率。比如一款移动端产品的登录页面,常见的登录按钮都会设置在手机屏幕的中间位置,并且设计的十分清晰;若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时,登录按钮设置很小,并且设置在右上角,这样的用户体验十分不友好,使得产品的印象分大大减少。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在产品上线之前,我们会进行需求的评估。一个需求是高频发生还是低频发生,会决定这款产品到底能够走多远。好的产品应该是抓住用户的痛点,并且是高频发生的,若仅仅抓住用户的痛点,但是确实低频的事情,这款产品能够生存但是只能满足小众用户。(比如锤子记事本,只针对喜欢记录的小众群体)淘宝、京东,都拥有大部分的用户市场,也同是电商平台,但是京东就抓住了自营与快速这用户的痛点与高频性,用户在购物时,快递比较慢,这是大多数用户都比较头疼的。京东的快递速度就超越淘宝,抓住了大多数的用户痛点,拿下大部分的用户份额。
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当诺基亚手机用户第一次使用IOS系统。用户对于操作的方式停留在手指按键的习惯上,当用户接触了手机触屏点击这一行为习惯时,在以后的再次使用IOS系统时就会遵循第一次使用的使用习惯,所以这就要求产品应该具有一致性,不能今天返回按钮在左边,下次再次使用,返回按钮在右下角。当然了,如果能够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不能为了稳定的体验预期而不做出改变。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那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的更远。在不懂一个工作该如何下手的时候,你应该看看你的同事如何做,并迅速学习。若在产品中想要加入市场反馈比较好的功能,首先应该去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产品,若适合,那就要学习那些成熟的产品是如何做的,结合自己产品加以创新,避免多走弯路。比如腾讯,借鉴界鼻祖。。。。。
把用户当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最好的设计就是让用户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之中,操作行为是自然而然的发生而不是去通过强制性的引导。比如在网购的过程中,购物车通常会放在很明显的位置,当选择好的商品自动放在待付款的页面,当用户付款成功系统也会提醒用户。这一系列的动作用户不用去思考和选择,只需要按照顺序点击。物流信息和订单详情都会在醒目的页面展示,这些都是用户关心的设置,用户不需要费力的寻找,轻而易举的完成交易行为。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一款产品的生存都离不开广告,但是广告出现的时机,广告出现的形式都会影响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比如在读书类型的产品中,我们会收到弹窗广告的影响,在读书这个特定的条件之下,广告的出现就是对用户的一种伤害,破坏了用户读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