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在《得到》的一档罗辑思维节目中,讲过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说活得长也是一种竞争力”,说的是关于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海顿在三个人中年纪最大,在他那个年代,作曲家主要是为宫廷服务的,是一种属于工匠性质的工作。海顿长达30年为一位亲王服务,因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直到退休了,还能从贵族那里领到退休金。
贝多芬在三个人中年纪最小。那个时候,因为法国大革命,欧洲贵族已经没落,作曲家正式成为了一个社会角色,走商业路线了。贝多芬是欧洲大陆第一个艺术家身份的大作曲家,他的一场演出的收入,相当于那时候一个中产阶级一年的收入。所以,贝多芬也是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
莫扎特就比较悲催了,他介于两者之间,正好是身处从工匠音乐家到艺术音乐家的转型时期,夹在这两个时代中间,两头不靠。最要命的是,莫扎特活的太短了,他只活了35岁,没有熬到艺术市场全面爆发的年代。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点,可能就会赶上艺术市场的红利,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罗胖的结论是:
在一个转型迅速的时代,坚持下去,活得长,本身就是竞争力。
这个结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当我顺着这个结论往下继续思考的时候,发现也还是有很多值得细细琢磨的地方。
活得长和活得好
说起活得长,很多人很容易联想起有一种动物,它背负着重重的壳,在海底基本不动的生活着,有些品种可以活一千年,有些品种可以活一万年。于是有人会说:“不,我才不要像它们那样活着,我不要活得长,我要活得好,我宁愿像流星一样,虽然短暂,但是照亮整个夜空!”
那么,如果有人问你:“到底应该活得长,还是应该活得好?”你会怎么回答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
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的假设,是把活得长与活得好放在了对立的两边,但其实活得好和活得长并不是一对矛盾的事物,所以我们不应该用这种线性思维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应该用“角思维”的方式,把“活得长”与“活得好”作为两个不同维度的变量,用它们来组成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的尺度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当我们建立这样一个坐标系之后,就会发现,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只是一个极端情况的代表。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大部分人都将是集中在原点附近。而且我们一旦审视这个坐标系,就会很自然的清楚,我们的努力目标是右上角的第一象限,那个活得长而且活得好的区域。
于是我们就会想,到底怎样算“活得长”,怎样又算“活得好”呢?对于“活得长”,相对来说有一个比较好的衡量尺度,那就是同时期的人类平均寿命。但是对于“活得好”,却是一个无法统一标准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变化,这个标准也会随之而变化。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活得长是可以增加一个人活得好的几率的,比如莫扎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反过来,一个人活得好,也有助于TA“活得长”,现代人的寿命普遍提高,就是与现代人生活质量的大大提高分不开的。
因此,活得好与活得长既是两个不同维度的变量,同时也会相互影响,对于每一个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的人来说,不应该存在“到底应该活得长,还是应该活得好?”这样的疑惑,而只有针对每个具体场景的具体决策。
如何才能活得长
当我们明白活得长与活得好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在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活得长”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有两个方面的事情要做。
1.科学健身
健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面加上一个“科学”二字,因为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健身的目的。在这里,我觉得比较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两个:
第一个是轻视健身方法的重要性。我记得三年前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觉得“跑步不是很简单吗?谁不会跑步啊。”于是乎就跑起来了,完全没有去关注正确的跑步姿势、流程、注意事项等等各方面的细节,结果跑了一段时间膝盖出现不适的感觉。这才赶紧去学习关于跑步的相关知识,认真的纠正自己的动作,严格的进行跑前跑后的拉伸等等,逐渐的找到了快乐跑步的感觉。可见不管做什么事情,哪怕看上去再简单,都是需要一套方法论来背后支撑的。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也没有研究什么方法,我就凭我的感觉在做,我现在做的也不错啊。”可是,TA没有看到,这种“不错”,也许只是暂时的好运气而已。即使是坏了的钟表,一天内也有两次时间是对的。忽视方法论的重要性,在前进的道路上就很容易掉进一些陷阱而不自知,甚至导致无法继续前行。
另一个是目标异化。当我们逐渐从健身中体会到乐趣,有时候会逐渐的忘记了健身的初衷,变成为了健身而健身。肌肉的增长,或者各种指标的提升,或者运动成绩的突破,固然可以增加成就感,同时是一个衡量健身成果的反馈,但是如果眼中只有这些,就成了目标异化。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总会选择某种途径或者工具,但是经常会逐渐的被这个途径或者工具所绑架,而忘记了最初选择这个路径或者工具的目的是什么。就像印第安人最初吸烟,是为了驱除周边的蚊虫,结果最终被烟草绑架一样。因此,不管是健身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经常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做这件事最初的目标是什么,不能在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2.不断学习
健身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头脑上的健康也同样重要。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来保证我们健身的方法是正确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中立足,能够享有自己期望的生活质量。我们还需要学习,让自己能够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以保证不会误入歧途。如果说“活得好”就等于幸福的话,那么如何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感觉”,也是一项需要学习的能力。
同时,学习的过程本身,就会获得很多乐趣,很多幸福感,那就是说,当我们把更多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就比那些整天想办法“killing time”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活得更长了”。
有句话说:“很多人25岁就已经死了,他们只不过是75岁才下葬。”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一起活着,一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关于健身与学习,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之中,我逐渐感觉到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其实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结伴而行。
一个人,也许轻车快马,走的比较快。但是当TA遇到困难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往往需要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当一群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结伴而行的时候,可以彼此互相鼓励,能够走的更远。不仅如此,小伙伴们的互相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输出,可以倒逼输入,检验学习成果,使得前进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会走的更加扎实。这就是所谓的: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