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地位也具有较强的继承性,这个继承性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教育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
沫沫身边有很多朋友是全职妈妈,对待孩子的吃喝玩乐很有一套。但她们很多都是一群“假性单亲妈妈”。
什么是“假性单亲妈妈”
就是老公工作很忙、在家每天跟孩子说不到两句话,或是根本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的面。
运气好一点的,老公还有个星期天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玩电脑,通常两只眼睛都不会摆在孩子或孩子的妈身上。
运气差一点的,连假日也要去加班、应酬。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处、聊天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家里的老婆、小孩。
近年来,“穷二代”、“富二代"等特殊称谓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就业公平面临着“代际传递效应”的挑战,对普通学生的就业造成不良影响。媒体经常报道,即便通过教育,“穷二代”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家长,没有什么过硬的社会关系,子女在竞争中不免处于劣势。与此同时,在许多城市,孩子的学习竞争趋于白热化。许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上各种补习班(如奥数、钢琴、绘画、英语等),孩子从早到晚拼命地学习各种所谓的“择校”技能,家长和孩子都身心疲惫。
教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的学历一定程度上受父母亲学历和工作背景的影响。父母亲的学历对孩子的学历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孩子学历在大学及以上的,大部分的父亲都是学历在高中以上的。孩子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大部分的父亲都是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
结果还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工作类型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亲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子女几乎很少从事农、牧、渔类和工人的工作,而多是从事一般职员或是专业技术工作。
父母的学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学历越高的家长越倾向于让孩子读大学,60%以上的硕士学历的家长会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补习班;70%以上的本科学历的家长会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补习班;而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家长的孩子很少或者没有经常参加补习班。
我们国人对教育依然是非常重视的。此外,个人努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因素共同对个人地位的获得发挥着作用,这表明教育依然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支撑着人们的地位提升。
但在社会结构等级化分层模式下,阶层地位具有较强的继承性,这个继承性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教育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
那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广为诟病,但事实上,千千万万的父母仍正在做着飞蛾扑火的“努力”。人生不是短跑,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当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和眼光时,他自然能理解孩子身上的哪些特质是比成绩更重要的。
无数科学研究均表明,对书籍的喜好和有质量的一对一的阅读时间,在预测未来在学校的表现方面作用巨大。阅读能帮助大脑神经建立联结,建立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变得更有智慧。而且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不要让它成为影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促进:阅读能力可以说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当孩子从小看到爸爸妈妈经常手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伸手触及的地方就能看到一本书时,阅读的种子已经悄悄萌芽,等孩子长大能与父母就一本书开展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时,不仅提升了他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词汇量和理解力。
说话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认知功能,在宝宝说出第一个词语后,他们的语言能力便开始飞速发展,除了词汇以外,孩子们还要学习语音和词语表达出的情感动机,即其社会含义。
如何促进:研究表明,让婴幼儿看语言学习方面的视频甚至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只有最基本的人际沟通才能营造最自然的学习状态,所以你与宝宝交谈时所使用的词汇数量和丰富程度,才会实实在在影响到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聊天时经常给孩子提开放式的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走在路上下雨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能促进孩子的思考和表达,不用担心他们会否因为年龄小就听不懂,同样,也不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也许第一次孩子不理解,但随着语境应用的次数增多,他终会掌握的。
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跨领域合作势必会更加普遍并成为趋势,因此对人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包括专注力、合作精神、情商、领导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会更高,“智力至上”的理念很难继续在社会上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