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西泠采风——二(1)班第五小分队假日活动纪实 春深时分的西湖,格外美丽。杨柳青青,随风飘扬;和风煦日,气候宜人;草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各种颜色的花儿争相绽放,红的、黄的、粉的…….;游人如织,夹杂着天南地北的方言,河南、浙江、山东的……..这正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旅游时节了。
西湖边有座山叫孤山,北宋诗人林逋在此归隐,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和“梅妻鹤子”的典故。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有一处名胜“西泠印社”,创建于光绪年间,云集了清末以来中国的书画篆刻金石名家,其中以吴昌硕、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等为代表,影响了数代文人墨客。星洲小学二(1)班的宋承轩、王熠、张子睿、黄宇嘉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也来体验一回翰墨飘香的魅力。印社的入口是一面大圆空心门洞,上书“西泠印社”行楷四字,端庄大方,是当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所题。小朋友们活泼好动,很快就如入无人之境,开始沿着回廊端详起来。“这是什么字呀?”宋承轩和张子睿最为好奇,看到生涩难懂的篆书,连连发问。“这是………….”,几位家长慢慢沉吟,有好几处也是拿捏不准。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勉强凑成一句,“冰壶在怀清可濯,石泓为友交最深”。带着小小的成就感,大家来到一碧清池前,朱梁青檐,四周是旧式建筑,池沿赫然矗立着一方石雕大印,印章的顶部盘坐着一只可爱的小狮子,栩栩如生。左厢房唤作“印吧”,陈列了大大小小的印章石,有芙蓉石、有田黄,还有不可多得的鸡血石,令人目不暇给,心里顿然生起了景仰之意。“爸爸,这和我家的好像啊”,黄宇嘉小朋友兴奋地说道。原来,宇嘉家里也收藏了一些芙蓉石印章,不过,这里的印石质地更好,全是上佳的名贵材料,价值当然也是不菲了。宋承轩和王熠则对陈列的毛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好的湖笔,毛质细软、笔根精致,真是练习书法的“尤物”!
移步正厢房,门头上书“柏堂”二字,内有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塑像,老先生温文尔雅、睿智慈祥,似看透“起起落落、云卷云舒”,不愧为西泠第一代社长,大家风范,“诗、书、画、印”均堪一绝,先生不仅学富五车,人品更是“高山仰止”,提携了一大批后辈翘楚,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沙孟海等著名书画大家。当家长们正沉迷于先生的人品学识之时,宋承轩和张子睿却找到了一个好去处。原来,在塑像的右边有一台电子触摸屏,上面有关于西泠印社的详细介绍。小朋友们比比划划,饶有兴致的翻开了电子书。“哇,这幅字好美!”“哇,好漂亮的画啊!”“咦,这是什么字呀?”伴随着“哗哗”的翻页声,几位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之间不觉学到了不少知识。
出得厢房,往后山走去。不几步,来到一处牌坊前,左右用篆书刻了一幅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仁所撰,叶铭所书。牌坊上方书写“西泠印社”隶书,为张祖翼所书。拾阶而上,经过仰贤亭、题襟馆,因为时间紧张,大家没有多作逗留。到一处泉水前,水清澈见底、明亮如镜,周围茂林修竹、馆阁林立,幽静淡然,让人心平气和、返璞归真。泉水名为“文泉”,为清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命名。“快来看,这里有个石洞!”不知是哪位小朋友发出了一声惊呼,眼前果然是别有一番洞天。由几块巨石围成一方山洞,只的数米周径,进入洞内,有一泓极浅的清泉,曰“闲泉”,和文泉之间有一桥相连,叫“锦带桥”,据说是中国最短小之桥。洞顶书四个大字隶书“小龙泓洞”,几位小朋友也煞有介事的念读起洞内的崖摩刻诗《小龙泓洞记》,“东坡游赤壁,什么八百四十年”,后面就不知所云了。这繁体字现在可是很多都人不出来了,几位家长也不禁感叹,有人提出中国文字的精髓意境还是在繁体字,简体字的改革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削弱了。“咦,这里有个观音像!”不知是谁又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在洞的西侧墙面刻了一副观音像,观音怀里抱着小儿端坐,法相庄严,连小朋友们也安静了不少,似乎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终于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庄严的宝塔矗立眼前。只见它巍峨挺立、厚重古朴,和边上的松柏交相互应。原来,这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华严经塔”,是1924年一位大和尚所建。几位小朋友们欢呼雀跃,在前面的空地上相互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追我赶,笑声洋溢在这一片山巅。“小朋友们,我们来一张合影,等下去参观完印学博物馆后我们就回家了!”宋承轩爸爸提议。几位小朋友挤眉弄眼,时而跑开,时而躲藏,好不容易终于勉强摆了个第五小分队“全家福”。
转过山头向左,地势开始越来越低,开始走下坡了。一座铁门紧闭的古旧小屋引起了几位家长的兴趣。在宇嘉爸爸的提议下,大家过去参观。小屋檐下书“汉三老石室”,透过铁门的栅栏,可以隐约见到里面藏了不少石碑,可惜铁将军把门,大家只得匆匆一瞥。回到主路,有块路牌,指示“中国印学博物馆”就在正左前方。循迹而至,大家不禁为馆内的海量印章收藏震惊了。有各种各样的印石展示,竹叶青、青田树枝冻、青田黄带、巴林鸡血、寿山石芦雁薄意、高山水冻牧牛薄意等叫不出名字的石材,真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令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中国的地大物博。步入二楼的流派印章厅,这里展示了明清以来的诸多大家印章石刻,可谓名家荟萃、异彩纷呈。小朋友们也认真的欣赏着,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又带有几分崇拜、几分敬畏,粗略能记住的大概有吴昌硕、丁敬、邓石如、齐白石等名家。这里还有玺印展示区,遥想古代的皇帝,手握一方印玺,掌握国家大势和人的生杀予夺大权,心也陡然为之一震。“王侯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想到这句话,心又放下几分,转而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品鉴历朝的“官印”。博物馆里还有各类书法展示、印学书籍、印社社史等,这一堂校外课虽然无声,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时间过得真快,五小分队的“文化之旅”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来到山脚下,美丽的西湖边依然人山人海,湖面上波光鳞鳞,满是泛舟其中的游人,好一个“春光潋滟晴方好”,文化和自然是如此的和谐、完美交融!再见,孤山!再见,西泠!今晚的梦,可会与你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