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之四《在宥》
《在宥》共分五章,主旨是反对治国治民,主张万物与人都应有自在宽宥的环境。
开篇第一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悠游自在;宥,宽容自在。有人问,凭明、聪、仁、义、礼、乐、圣、知可以治天下吗?庄子说这八样东西,存(即有)可也,亡(即无)可也。它们是乱天下、惑天下的根源,所以,莫若无为。又问,不治天下,安臧人心(即如何使人心向善)?庄子说,无撄(即扰乱)人心。再问,具体怎么做?庄子说,心养(即修心养性),大同而无己,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本篇大意如此。
庄子在本篇提出了“心养”,他在前面内篇《人间世》中曾提出过“心斋”,这两个词的内涵非常相近,都是说要保持内心的空明安定。我个人觉得这种意境,和孔子倡导的“中庸”也是非常近似的。本篇第四章描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鸿蒙,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万物之始”。
本篇写了许多养生之道。如第一章中,人大喜邪?毗(pí,即伤,有人说就是医书上说的有余之病)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在第二章,人心排下(即压抑时感到消沉)而进上(即得志时感到风发),上下囚杀,淖约(即柔美)柔乎刚彊(即刚强)。还有第三章的无视无听,抱神(即心神)以静,形将自正(即形体自能康健)、慎汝内(即内心),闭汝外(即不让外物扰乱内心)、守其一以处其和(即持守纯真而安于万物之中)……等等。反复细读和琢磨,庄子说的话里,有“凡事都要讲求有度,以防过犹不及”这个层面的意思。大喜或大悲都不好,会伤神,适当的高兴或伤心一下下就好。意志沉沦或意气风发不好、个性懦弱或刚烈也都不好,也会伤神。
推而广之,不仅个人养生要如此讲究,我认为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也该讲究分寸,包括对待爱情和婚姻。早几年巫启贤唱过一首歌,歌词第一句就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原来不懂,现在明白了,因为热情如火终归化为灰烬,繁花似锦难逃落败凋零。所以,爱要历久长新,该像涓涓细流注入大海一样,不奔腾、不断流;也该像星星之火烧过平原一样,不炽烈、不降温。虽然说是那么一点点,但是却爱着很多、爱了很久,如此这般,有何不好?过犹不及不好,恰如其分很好。另外,我们总说,爱情的开花结果需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需要耐心等待水到渠成。可是,有多少人只是理解了爱情的表面,只是把瞬间冲动当做长久的动力。所谓对的时间,不是一个节点,而是长长一段;所谓渠成,也只是完成了悠长人生中的起始,看不见结尾并不等于已经全部完成。肤浅的理解令人大安主义,让人不以为然。然后,就会慢慢忘记“抱神以静”、忘记“慎内闭外”、只想着“处其和”,忘记要先“守其一”。于是,有人既要治疗爱情的伤痕,也要抚慰爱情的元神,落得个形神皆伤。庄子说,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人难以长生,爱情可以。
最近老同学聚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聚会时长久不衰的话题。听着各人的育儿故事,各种呕心沥血也就鲜活真实。期间,我神游他处在想,受限于客观条件,父母们只能以有知求无知,替孩子做出的所谓负责任的、或者说最好的选择与规划,其实质也只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不可能是站在未来看现在。我们如此,我们的父母如此,我们的父母的父母……都是如此。回过神,刚好听到一个同学说,他们只希望孩子简单、快乐,于是重点关注孩子的性格,其他方面不太在意。要我说,其实性格也不必太在意。父母如何能判断孩子的性格造就不成他(她)的未来呢?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内心世界的特立独行,便是这世上无比的尊贵。不过,这句话我终究没说出口,怕伤了同学的心。我是个会聊天的人。
本篇第三章事关养生和处事,值得反复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