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次朱利安的文章的时候,其实没有全部读完。只是觉得选材角度不错,又有意思——“咖喱味,阿里味,哈哈”
晚上竟然看到一篇专门写“朱利安其人其事”的文章,把朱利安的个人情况扒了个底朝天,还涉及到人身攻击。于是我就把“阿里系创业人团灭,淘宝城2.5公里外是创业「坟场」!”再看一遍,看看这篇文章到底价值在哪里。
不管别人,反正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以下内容:
1、第一个观点鲜明的提出了阿里离职人员的创业泡沫问题
泡沫一直有,只是大家都不说透。鱼龙混杂打着阿里旗号忽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BAT的光环可能不会像一切那么炫目了,投资人应该会冷静一些。
这篇文章等于把这件事整理出来,公开化。经过这多的分享和讨论,相信会引起更多相关人的关注。
2、创业维艰
即使是阿里出来的人,即使忽悠到了那么多钱,该倒闭的仍然会倒闭。创业之路很残酷:
据阿里离职员工组织“前橙会”2016年末提供的541家阿里系创业公司中,除去197家不愿透露外,剩余344家中,已经挂牌新三板、被并购及进入IPO阶段的有16家,今年截止8月5日获得融资的仅有22家,近12个月未获融资的67家,2年未获融资的41家,3年未获融资的12家,“被曝光死亡的”已有16家。实际上,梦想小镇上当前阿里系创业项目平均生存时间仅3-6月,在未获下一轮融资的局面下至多不超过1年。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能理解,作者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创业不易,并不是因为你是阿里出来的创业成功率就比别人高很多。当然,也不是说阿里出来的人创业失败率就高。
3、野路子的优势
在阿里庞大的体系下,有时候会制约创业者的想象力。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往往绕不过阿里的圈子,比如很多阿里校友的项目都是离不开电商产业链。相反不在他生态体系的创业者能够无惧无畏的发挥,只要这样才能可能诞生一个新的“天下一样大的事业”。
4、捅到了资本的尴尬痛点
在路演过程中阿里项目创始人之前的层级甚至直接影响了你项目融资的金额,不夸张的说你的离职证明比BP更有溢价能力,譬如当年空格APP之所以被德同资本看中,除了年末指标未完成的内部因素外,更大原因是看中了创始人带出来的那十几号人,以为他们团队就值一个亿,只是不知道德同资本今天是怎么想的。
资本有时候在压力下也是盲目的,不然傻傻的攥了上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一年,一个项目也没投,怎么向LP交待。
团队在项目估值中很重要,因为太多的早期项目没法用财务模型去估值,只能是为未来买单,未来能做多大,主要还是掌握在创始团队手里。
但是本文会让投资人开始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是不是项目创始团队决定一切,你有没有做好陪创始团队摸爬滚打长期合作的心理准备?
朱利安触动了谁的利益?
如果说黑阿里,结果阿里一点也没反应。上次有投资人因为罗永浩的锤子投资事件在朋友圈里喷阿里,王帅还出来驳斥。这次阿里却没有人回应。
在我看来,阿里不仅不会怪朱利安,还要感谢朱利安。真正的阿里人看到这篇文章还会笑的:喷喷更健康。没有一个人会傻到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阿里不行的,也没有一个投资人会傻到在看项目的时候不考虑创始团队成员的阿里腾讯等大平台背景的。就像985大学尽管很多人吐槽,但是无论是学生考学还是企业招聘仍然会倾向985一样。
朱利安的文章只是把这么庞大躯干上的脓疮清洗了一下,晾晒了一下。
投资人应该感谢朱利安的,上面已经说明了理由。
哪触动了吃瓜群众的利益?我想不通哪里触动的。只想说下我作为吃瓜群众是怎么看别人文章的。
我是怎么阅读别人的文章?
写的不好,关掉;
写的好,细细看,再加收藏;
写的部分好,个别观点不认可,那就只吸收好的那部分。比如,朱利安说“杭州不适合创业”我就不认可,我觉得杭州创业氛围比上海好——为了几片文字而生气甚至开撕伤了和气真的不值当。
——看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多看两眼,自己觉得没价值的东西忽略即可。
有时候文人往往是创造了价值,自己却没有赢利。在有的人眼里,没有利益就去码字你就是傻逼。
但是有的人没有给钱的情形下却能写出好文章,给钱却只能交作业了事——这种人能不能改?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