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时间/ 2017年2月9日
依石大惯例,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每年五月份之际,均有一次“市政绿化建设”类的义务劳动。
一般选择阳光明媚的周末,既不耽误课程又丰富周末时光,颇有“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之寓意。通常以学院为单位实行区域承包制,学院内再以系别分类进行区域划分,系里再以年级、班级分类,最后以宿舍为组。(我们石大是充分利用好宿舍关系的,宿舍成员从一进校一入宿舍,便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颇有“荣辱与共”之意……)
常常由班委负责本班劳动工具的分发,劳动工具就是一堆铁锹,宿舍长依据宿舍人数领来后,一人一把。第一次拿到铁锹,竟有些诧异,为何不是锄头,难道是地域差异,只是,铁锹如何铲草呢?如何护坡呢?西北人和西南人真有些不一样……
每当这时,女孩子们,一番准备是有必要的。比如,遮阳帽子、防晒袖套、矿泉水、能装进兜里的小零食、涂点儿防晒霜、捆好头发,衣服的话,我们的院服便派上了用场,平日里除了大型活动,用武之地颇少,得去绿化带那片林子里,穿院服较科学,其一,我们的院服虽是白色,可是洗起来非常容易;其二,辨识度高,每个院有自己的特色,几千人出去,也不怕掉队……只不过,累了热了,就“嫌弃”院服了。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行人,排成两列,拿着铁锹,浩浩荡荡,走在石河子的自行车道上(人行道有其他行人,显得窄小不安全;自行车道可作为临时机动车道,不影响其他自行车客。)腿长的压着点儿步子,腿短的加快频率,过斑马线时,礼让车辆,瞻前顾后。
记得我们文学艺术学院去的是北三路临近大学南区的绿化带,在辅导员的安排和指导下,明白了,跟前这一片望不着边际的林子都是我们院的,只不过,只要铲掉林子里各类杂草、加固一下林子里正方形的防护坡即可。
分配好任务,大家一哄而散,拿着铁锹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只是,手里的铁锹可不比锄头,铲在干燥地黄土地上,力度不当,便会被弹开,果真,任何农具、任何农活,都是都技巧的。三五一群,四六一组,听着音乐,哼着歌,摆摆龙门阵,干着活儿,倒也惬意非常……
护坡时,铁锹的优势就出来了,双手握着铁锹把儿,顺着黄土,搁置好铁锹铲儿,右脚用力往下踩,再握着铁锹把儿往下一压,利用一下杠杆原理,满满一抔土便稳稳当当地安放于铁锹铲儿上。然后,堆放于防护坡上,挥动着铁锹,使劲儿敲打几下,防护坡便被夯实得完美极了……只不过,这类活儿,通常是班里男子汉们的“拿手好戏”,我们,铲铲泥土即可……
记得大二时,久久等不来验收的师傅,已是下午两点半,阳光透过林间缝隙烤灼着我们,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口渴难耐、筋疲力竭,于是,有同学把铁锹把儿一横当垫子坐,有同学直接席地而坐,有同学走过去走过来晃悠的,有同学抖动着酸软的胳膊,有同学捶打着酸涩的大腿的……大家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聚集于林子入口处。辅导员见大家焦灼不堪、疲惫不已,便下令放我们回校吃饭。顿时,欢呼声排山倒海,大家都飞奔而去……
只是,吃完饭后,被通知返工,虽有抱怨,不过幸运的是,可以骑自行车去,于是,大家庆幸着骑着车飞奔而去,干完活儿,这事儿才算是真正告一段落!
回校时,拿着铁锹,顺着下坡,骑着车,扬长而去,也是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知怎的,此时,大学留给我的记忆,铲草护坡却清晰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