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白起中国史上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一生征战无数,无一败绩!据统计战国时期总计战死200万人左右,仅仅白起一人就杀了近百万,白起可以说为秦国杀的6国胆寒,白起因此封神“杀神”!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尤其擅长歼灭战。其中最著名不得不提起长平之战,一战毙敌45万,是中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白起封神离不了这一战,而作为了对手的赵括缺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典范,被人们耻笑了2000多年。
<center></center>
其实赵括乃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孙子兵法,更是对欺负的作战战术深有研究,赵括跟随赵奢作战期间更是计谋奇出,帮赵奢打过不少次胜仗。当年秦赵两军的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大胜便有赵括出谋划策之功。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之前,秦国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国力远超六国,赵国除了兵士精良还可以跟强秦一较长短,其余经济方面就差的太远了。
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赵国态度不明,一度被秦国疯传有求和之意,赵国没有表明决心,更没有联合各国同抗强秦。秦国启用白起,当时秦军统帅为白起的消息是秦国的最高机密别死死封锁的。
若说战国时期谁能阻挡最强之矛白起的进攻,那么只有最强之盾的廉颇了,而战前秦国用离间之计,赵国不信任廉颇,廉颇被赋闲在家。
<center></center>
赵王启用赵括,赵括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了。然长平位于赵国境内最终,赵军粮草断绝,导致最终长平战败,白起一战歼灭赵国45万有生力量。自古成王败寇,败军之将,众恶归之。赵括成了一个夸夸其谈而无实际才能的反面典型。
下面我看看赵括在长平之战之中的表现吧:
首先他想尽快决战的方针是符合赵国国情的,因为如果再继续拖下去,先被拖垮的将是赵国而不是秦国,这是当时最现实的情况。长痛等死不如绝地一击或许还能博出一片未来!
赵括战前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赵括在作战时下命令之果断,赵将中无人能及;赵括每战总率领自己的飞骑冲在全军最前。
<center></center>
最后人们惊讶的发现赵括的计策和白起制定计策惊人相似,无奈赵军实力比秦军还是略有不如,而未能成功。最后赵括在大军遭到合围之时,仍然能够让已经断粮的赵军四十六天内保持旺盛战斗力,始终突围作战,这绝不是一个庸才可以做到的。赵军主力断粮多日,直到赵括战死军心才乱,谁敢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后期,赵括大军被断粮,而赵括在固守中,更是奇谋跌出尝试了当时还没有人使用过的,“孙膑十阵”中的“车城圆阵”,在断粮的情况下固守46天,而大军没有生乱,在兵家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正是人们所说的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长平之战,主战场处于山川之间,赵军擅长骑兵作战,而秦军的精锐步兵更适合围歼战,就算换成廉颇久守之下,粮道被断,也许做的还不如赵括,这是不管换谁上都会输一场战争。
<center></center>
白起评价赵括
《白起列传》记录了白起战后的回顾: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在《大秦帝国》中白起对赵括的评价:假以时日,此人必是秦军大敌。
长平之战赵括虽败,可也把秦国打的伤筋动骨,赵国固然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过半,按照秦军百万大军的说话,这是一场惨胜。
有睿智的网友指出,赵括只是熟读《孙子兵法》,就算《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重生,也不一定能打得过白起!在两军相持阶段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长平之战的锅不应该只让赵括一个人背!赵括输给白起并不丢人,唯一一直深为人们所诟病的无非是,这次输的大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