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俑之城》作为完完全全的原创动画IP,拥有一个惊艳的世界观,也是小弟我心念已久的。
小时候一段时期沉迷历史故事,喜欢听评书,看连环画,期间就迸发过一个的奇思妙想——把中国历史各朝代的英雄好汉都混合在一起,有点类似“关公战秦琼”式的大乱斗,而且真的还YY过世界观,一度画了地图分了势力范围(图纸搬家时候丢了),但仅停留在设定阶段,后面就不了了之。长大后这方面内容接触过不少,主要都是穿越小说,还有《金庸群侠传》《无双大蛇》等游戏,但影视作品方面,就没啥值得关注的了(或许有,只是俺不知道罢了),且这个念想一直保留在俺心底。
《俑之城》的设定,让我一度找回了小时候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先说故事,《俑之城》剧情并不复杂,故事形式让人想起了很多熟悉的武侠作品。比如新手村少年闯江湖的故事,蒙远一个杂役最终扛大旗的设定,好似《鹿鼎记》中韦小宝这种越级晋升之路,而蒙远与史玉之间的关系,又好似《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任盈盈之间统一而又对立的关系。
这样兼顾励志和爱情的故事其实属于“百搭”型,适合于任何作品,但《俑之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该片明线与暗线之间的关系性,带出来中华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积淀的传承与文化。
简单来说,明线就是故事主线的内容,为了抓捕昆仑晋升为“锐士”踏入江湖,遇到史玉与其强行搭伙,而暗线故事,则是中华文化特色的呈现,就是世界观设定。
严格意义上来说,《俑之城》最大的噱头,是秦俑复活,而主体世界观的呈现,则隐藏在了故事线索的背后。但恰恰是该动画的世界观,是小弟我最感兴趣的。只可惜电影对世界观的呈现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该片没有任何原著或设定基础,纯粹的原创作品,在故事之外所要交代的信息量有些大,所以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历史宇宙
按照时髦的说法,《俑之城》的世界观,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宇宙”,或者“历代俑总动员”。
虚构的地下世界,一座座俑城。主角生活的城市叫做秦阳城,是一座秦朝的城市。且在故事背景中,至少还有唐安、宋京两个朝代的城市,更不要说其他有着不同时代特色的道具了。比如来自商周时期的青铜羊,还有更多来自《山海经》中的珍禽异兽。
结合剧情信息,这个地下世界,中国历史不同维度不同时期的无差别呈现,所以可以称之为“XXX宇宙”。
而其居民和生物,则是各个朝代的陶俑、礼器、脊兽的复活,比如秦阳城的居民是秦俑,唐安城则是唐三彩……可以理解为历史版的“玩具总动员”即可,毕竟这些器物很多在古代都是贵族的玩物或装饰品,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手办收藏家”秦始皇,有哪位不服的?
此基础上,由于主体故事是秦朝视角,我们也可以从世界观里读取一些关键信息,各个朝代元素的混合,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朝代之间相生相克的地方。
地犼
电影中的“反派”生物,犼,很多人误认为是《山海经》中的异兽,实则不然。
犼是我国神兽的晚辈,最早记载于《尔雅》,秦之后才出现。《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电影中的昆仑,确实很像兔子。
在《西游记》里我们也见过这种东西,就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假的朱紫国王,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一对獠牙,没错,这个特征也被电影中的地犼给用了去,所有的犼形态各异,但最大的特征就是獠牙。
不过电影中的地犼,更多的来源是脊兽,因为我国不同的脊兽都象征了不同的意义。比如我们广场华表上的两只神兽就是犼,叫做在于“望帝归/望君出”,意义在于守望,比如监督皇帝,防止作奸犯科,结合电影中的地犼的行为,倒是有些类似。
PS,犼这种神兽,在清代就变了味道,袁枚《续子不语》中被记载为僵尸的顶点,由“旱魃”进化而来,从神兽变成了妖怪。可想而知,我们的观音大士骑个僵尸出来是什么感觉?大概如下图(图中是封神里的李兴霸,骑着狰狞,上古时期的人形凶兽)
炼丹术
电影中妖道炼丹,其背后的阴谋和作用,暗示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梗,不过电影中的炼丹术,呈现的则是魏晋、乃至隋唐时期的方式。
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很多帝王也有这种观念,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关于秦始皇追求升仙、修建地宫等的传说不胜枚举,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嬴政寻找的是“不老药”,而非炼丹,虽然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制药方法,但丹炉炼丹的方式,则要很久以后才出现。
炼丹术被系统记载还在西汉时期,西汉炼丹狂魔——淮南王刘安,结果这位丹药没练成,炼成了最早的豆腐。
后来道教出现、晋代葛洪等名家也将炼丹术发扬光大,才有了“炉中乾坤”的丹鼎的出现,就是专用炼丹炉,则是晶体生长的原理和基本工艺思想的呈现,大大缩短了炼丹的时间。
唐刀
电影中史玉,来自唐安城,用了一把唐刀,收拾秦俑的青铜兵器,砍瓜切菜一般。电影中不止一次展现唐刀斩断青铜兵器的一幕,片中最后大战,唐刀还是给大反派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还是非常符合历史发展观点,可惜电影并未将这个噱头明示出来。
朝代之间依照工艺水平相生相克的梗,按理说应该会成为“历史宇宙”中的一大卖点,比如唐刀克制青铜,青铜克制石器,最后上古神兵克制一切。
青铜羊
片中贱兮兮的家伙,来自商周时期的典型器物,很有时代特色,比如著名的四羊方尊。这里简单拓展一下,那么多动物,为啥是羊?
首先,有角的动物被古代人们认为是强悍的象征,这一点东西方共通,尤其是东方,动物崇拜中,角崇拜也广为流行。而羊作为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一直是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膳食来源(《说文》: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所以也是祭祀中最早、最必不可少之物,因此早期羊也被认为是沟通天、地、人的灵物,这一点跟西方“山羊是恶魔的化身,绵羊是上帝的宠物”的观念差不多。
到了商周时期,羊又是游牧民族羌族的主要放牧牲畜,所以商代甲骨文里“羌”就是羊演化的,就是牧羊人的意思。而且殷人对羌人特别狠,俘虏羌人后,用人家替代了羊的“通天地”功能,就直接活人祭祀用了。所以羊作为羌族的象征,出现在商周时代的礼器中,除了通天地的含义,也代表了对异族的征服,有着威慑作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羊也淡化了早期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吉祥如意”,延绵至今,“祥”字正是由此而来。可惜电影中青铜羊并无上述多种含义,只是一个宠物而已。
孔明灯
这就不言而喻了,不过关于孔明灯的起源,众说纷坛。
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的,据传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但这个说法比较无厘头,更偏向于民间传说。另一种说法是五代时期,用作军事联络的松脂灯,因为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灯在古代,是用作军事用途,祈福之用是后来人们赋予的功能。
史玉的身世
电影最大的悬念,就是史玉的身世,由此引发的世界观连锁反应,也值得关注
已知史玉来自唐安城,电影的世界是俑世界,那么唐安城的居民应该是唐三彩才对。但她自己说了不是那里生人,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小时候是被爷爷捡到(好像是)。而且有个关键点,在跟昆仑打斗的时候,手上流血了,后面巫师也说过,她的身子与众不同,坏了可没法修复。所以可以得知——史玉是人类,肉身。
由于电影发生在地下世界,如果有着与之对应的地上或外部世界,可能是人类的世界,这就产生了类似于《铳梦》中沙雷姆与废铁城这样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史玉很有可能是来自外部(地上)世界。
但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地方,那就是最后大战,有着蒙远流泪的特写,他明明是俑啊?而且“重生”之后这位战斗力大增,结合电影从头一直贯彻“巧夺天工万物生”的复活概念,还有一种可能——蒙远最后也变成人了。
这就不是二元对立世界观了,而是《攻壳机动队》里“ghost in shell”的概念,让一个俑升级为肉身——完成真正的“复活”,同样可以对史玉的身世做出解答。
世界观走向
世界观至此,就产生了不同的走向,还需要等待故事进一步的挖掘,对整个世界观的补完。
作为完全的原创IP作品,《俑之城》没有任何原著或文本作为支撑,在一张白纸上可以肆意挥洒,优点就是会呈现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设定和世界,但某种程度上,缺点也是如此,仅靠一部作品,在叙事的同时,无法对世界观进行完整呈现。
其实本片的信息量已经非常大了,但依然无法深入到俑世界的运作、人类与俑的关系等因素。说白了,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尚未深入到精神内核的层面,有点像一个常规的故事套上了一层世界观的外衣。
但我相信,假如电影继续拍下去,“中国历史宇宙”或“历代俑总动员”可以继续完善下去,毕竟在改编与翻新横行的国漫领域中,这类完全原创IP国漫作品,有着不错的历史观呈现,还是弥足珍贵。
美玉有瑕
国漫,如今已经是越来越好。几年前“国漫崛起”的口号,如今已经很少见了,因为近几年我们看过太多优秀的国漫,画面那就一个优秀,制作那叫一个精良,给我们一种国漫已经崛起的现象。但是,这些优秀的国漫中,大部分依然没有突破文本的桎梏。
制作水准早已不是衡量华语动画优劣的标准了,文本才是;拥有画质优秀的国漫很多,但拥有好故事的却没几个。
这里也不是一味地追捧,因为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一定要指出!这次《俑之城》,世界观惊艳画质优秀,但故事文本方面,虽然流畅但新意不足,其内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么多年了,从《大鱼海棠》到《姜子牙》,每当我们遇到精心制作但文本欠缺的华语动画电影,都会把“鼓励、宽容”作为关键词,但这样是不行的。电影真的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
而且,我们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另一个《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同的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方向,才能共同打造更加成熟的国漫才是目的。
《俑之城》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国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次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华语动画的另一种积淀,不再拘泥于改编和翻新,给了更多中国动画人以信心和勇气,如此而来,积少成多,百家争鸣,那个时候,再谈崛起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