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情这样的
在学校任教的时候,结识一位老师,她是很勤奋的,没课的话她也坐班。有次一起出去学习的机会,多聊了一些,才知道她男友是北方人,她正在为婚姻发愁,因为我也是外地媳妇,所以问我的感受,那次聊天算是敞开心扉吧,没想到她会和我说这样的苦恼,我认为只有对“好友”说到自己的感情方面。我宽慰了她,既然那么相爱就努力一下争取在一起。再后来我们在校园偶尔交谈,虽然不是那种腻在一起的好友,但是总感觉心里距离还是蛮近的,不过以后的交往证明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而已。
后来,我考入其他岗位离开学校,她加了我的微信,相互说了一些祝福的话,算是道别。我觉得这种淡淡的,味道如水的交情是很珍贵的。
再后来几个月后,她问了我一些关于“公考”话题。她表明自己想结婚了,可是两地分居很辛苦,便想努力考到他男友所在的北方城市。我很支持她,告诉她如何备考。她也问了很多问题,我放下工作耐心给她说,就这样语音也聊了很久。晚上我找了下复习资料传给了她。希望她尽快结束两地分居的恋情,找到归宿吧。
应该是年后不久的一天,她结婚了,拍了婚纱照,我在朋友圈也祝福了她。
后来的后来,就前几天了,她微信我怎样辞职。得知她考上了北方学校的老师,要和老公在一起啦,我也是为她挺高兴的。和她说了流程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她也问了很多问题。也许当时替她太高兴了,现在我感觉真的是说多了。
九月份开学了,看到她发了微信朋友圈,内容是“所有人都认为我是孕妇,但是没办法老公养的好……”,貌似还在以前学校。我就问了她“事情办好了么,辞职顺利么?”她回答“没有”,我接着问“为什么呀?”,她来了句“谢谢亲们关心,我很好”。我又问了一句“到底怎么了呀”,她回答“私人事情”。虽然这样的回答礼貌是有了,但总觉得自己喉咙里像是卡了一块石头,说不出什么样的感觉,应该用“热脸贴别人冷屁股”这句话合适吧。这种态度我暂时叫它“热冷漠”吧,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对于人情冷漠而言,我觉得这种态度大转弯更让人受不了,因为不是点头之交,因为畅聊过,所以在意,所以伤心……
2、到底怎样才算朋友
原来朋友也要分三六九等的,朋友有很种,“朋”由两个“月”组成,指共同喝酒的人;“友”是由两只手组成,指共同干活的人。“朋友”可以是志同道合的人也可以是一群狐朋狗友,他们各有其用。
路人朋友:相互之间认识也可能一面之缘,路过也是点头之交,称之为路人吧。
暂时朋友:所到之处谈得来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随着你我他的离开,朋友关系也许就结束了或者淡漠了,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相处甚欢,交往如鱼得水。
酒肉朋友:可以通宵达旦,饮酒作乐,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你落难的时候,酒肉朋友恐是一个都指望不上的。但你如果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之时,那酒肉朋友越多越好。
普通朋友:半生不熟的朋友,平时也可以开玩笑,可以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但是交往起来还是会有拘束感,不能太随意。
亲密朋友:联系密切,可以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总觉得可以一起共欢乐,而有心事的时候却不能诉说的朋友。
一生朋友:是可以谈心,说心里话的,快乐和痛苦都可以和对方分担,有了这种朋友是一辈子的幸运。
除了酒肉朋友没有之外,有时候分不清到底谁是哪种类型的朋友,往往是交往着交往着就走心了,然而别人是怎么想,我们并不知。这就是“人心隔肚皮”吧。
3、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怎样交往
二姨是和妈妈一同长大,并且亲戚关系(同一个爷爷),在我看来他们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好,两个人都会隔三差五都会到对方家里坐坐叙叙旧。记得年初,我妈在外地想拜托她的姐妹办一件事情,也不是难事,二姨答应的很爽快,当时电话里说的很好。近日我回老家,才从爸爸口中知道二姨并没有帮办事,还一肚子牢骚,我妈也是肚里一团火,意思就是既然不想办,电话里就不要答应的那么爽快。于是两人关系就发生微妙的变化,在老家的八九天时间也没有看到二姨来我家过,没有想到“友谊的巨轮也会说翻就翻”。
在少年时期,友谊是单纯的,因为其中比较少有利害关系;在青年时期,友谊也是纯粹的,因为多的是心灵与精神的联系,很少有欲望的纠葛;在人的成熟时期,友谊常成为复杂的纠缠,朋友一词也浮滥了。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我们之间需要怎样的朋友?或者说友谊应该怎样继续?
我想起一首小诗《问》:“土与土如何相处”“我们互相抬高。”我问水:“水与水如何相处?”“我们互相充盈。”我问草:“草与草如何相处?”“我们编织在一起筑成天际。”我问人:”人与人如何相处?“我问人:“人与人如何相处?”--我们相互依偎谈笑风生,又懂得适度适可而止吧。
有时我们会失去朋友,虽然有伤痛,但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纪伯伦如是说:“你和朋友分手时,不要悲伤,因为你最爱的那些美质,他离开你时,你会觉得更明显,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遥望高山,那山显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