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还是要回归到不得不面对的当下,以及现在时常被追问的问题,正常且美好的生活在哪里?也许每个人都在为了注解这个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人总是要有点追求,有点精神的,要不,很大可能在这波诡云谲不知所谓的红尘中,沦为平庸之辈。而我时常想到的是,也许我们离平庸只差一步。
这一步是什么,是无休止的追问远方,而不关心当下。远方固然可能指向美好,而眼下,或者当下的光景,多半又是崎岖,有时甚至觉得崎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那种可能的窒息,可能的误解,乃至对立,都可能造成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局面。而这局面就是起点,也是难点,更是决胜点,选择忽略,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步是什么,是无意义的抱怨不公,而不曾有所改变。人说四十不学艺,又说活到老学到老,兴许这也是根据行业有所不同,但我们这个行业,注定要终身学习,终身保持对知识的渴求,终身保持对现实的关切,也终身保持对人性的甄别。环境,实际上,能随个体改变的又何其难,而大概可以稍作安排和调整的,也就是对事件的看法,也是个体的感知,生活的体悟。我一直认为,面对不能改变的,就承认其存在,那些可以改变的就自律实现。而这之间的,就看机会和机遇,急不来,也慢不下来,所以抱怨,只能造成进一步的泄气,白白耗费了精神,划不来的。
这一步是什么,是假装的勤奋,而不设定检验标准。如果周遭都是虚幻,那一切都是主观想象,也无所谓标准。但周遭终是客观存在,人也是,想法也是,那些貌似一步一步的输入,到底能有多大的输出。虽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古语,放到现在,最好是,也问耕耘,更要收获的好。所以,那些虚假的努力,假装的勤奋,根本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更指向不了诗与远方。
所以,焦虑的前提至少是对现在不满,而焦虑的终极目标恰恰是美好的生活,避免平庸,也要隔绝平庸之恶,需要的是点滴积累,聚沙成塔,脚踏实地,眼望星空。当然抱怨也不都是坏事,至少知道自己关注什么,在意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抱怨过后,最好有所改变。没有改变,还不如,傻傻过活。《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赶着死,忙着活,选择什么,都很自由,但结果迥异,对抗平庸,最好拿出一点态度,一点浩然气,还有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