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獅子山下》是我第一首能夠唱全的粵語歌,因為它是合唱團為慶祝中企成立25周年的演唱曲目,對我這樣一個北方人,很多詞句讀都繞口,更別提唱出來了。可是合唱團裡有幾位靈魂人物,每當唱起這首歌時,都眼睛微閉、鏗鏘有力,仿佛置身其中,又有些許留戀,一曲終了,竟擦拭眼角淚水,讓我不禁對這首歌起了相當的好奇心。
被譽為是香港人都會唱的《獅子山下》,聽完了羅文的演唱,餘音繞梁三日。這個版本是最受人追捧也是最經典的,這首歌由顧嘉輝作曲、黃霑填詞,不再為諷刺時弊,而是透過“獅子山”、“同舟人”來建構“香港人”的本土意識。作為電視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這部劇集也是眾星雲集,徐克、許鞍華等是導演,一拍就是二三十年,內容均環繞著當時最切身的社會課題,以處境故事訴說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們對社會民生的看法,忠實地記錄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進化過程。
通過幾次練習,我也能流暢地演唱了,越發覺得這首歌曲悅耳動聽,有大情懷大智慧。在很多香港人的眼裡,這首歌是他們的瑰寶,演唱時若是抱著隨便的態度,前輩們就會提醒:“請認真一些,我們香港人是有文化的!”不禁遙想到初來香港時,新聞報紙總提到的獅子山精神,當時確實不甚瞭解,現如今似乎又清晰起來,可獅子山是怎樣走上神壇的呢?
獅子山,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象徵著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而獅子山精神的起源,正是因為這部電視劇,物化的獅子山,百多年間,見證著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今日國際化大都市的艱辛歷程;精神化的獅子山,鼓舞著幾代香港人頑強不息。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獅子山精神代表著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歌詞中,一句“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描述香港人對生活和政治前景患得患失的心情;“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則提醒香港人,香港成就是大家共同創造。非典時期,香港經濟陷入低谷,時任香港財政司的梁錦松以此曲歌詞作結,呼籲社會同舟共濟;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也深情吟誦此曲歌詞發表演說,號召香港人發揚獅子山精神,共渡難關。
這一切關聯起來,突然明白了爲什麽香港會有80多歲的司機、70多歲的建築工人、延長退休年齡都是常事的原因,可能他們骨子裡就是要去打拼去奮鬥,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再次演唱起這首歌,我的心裡充滿著力量: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累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哋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