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街亭的位置,街亭的地形都众说纷纭,这样的假设十分困难。但是,从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从那个战斗里推断出一些情况。
一、街亭从来都不是什么军事要地
那些把街亭描述成山高谷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的人,是完全出自自己的想象。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来说吧。街亭这个地方,在几千的战争史上,除了马谡在这里打了一仗,再也没有打过第二仗。也没有人听说把这里说成兵志要地。不但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祁山打来打去,再也没有在街亭有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在这前后,频繁的军事行动中,也没有人去控制街亭这个地方。
这已经够说明问题了。就连一些人奉为圣经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也亲口说街亭不是险要之地: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因此,那些极力夸大街亭险阻的人可以休矣。
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战术意图
既然街亭不是要地,可是,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里,它是怎么变成要地的呢?这与诸葛亮的战略和战役设想有关。
首先,诸葛亮和魏延的分歧。魏延是要堵住潼关,袭取关中。而诸葛亮是要兵出祁山,占领陇上。有人由此评价诸葛亮不敢用险,但是,这些人没有根本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诸葛亮几次北伐,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得地。因为当时的汉中和关中屡遭战乱,地广民稀。占领这样的地区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诸葛亮北伐只有一次是以攻打陈仓为目的的,其他都是寻求野战,消灭曹魏主力为目的。
因此,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就是,吸引曹魏主力野战,给以歼灭性打击,最后再占领曹魏的地域。这种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意,打歼灭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很超前了。因此才会不被魏延吴懿他们所理解。
这一次北伐也是如此。诸葛亮把矛头指向陇西,就是要调动曹魏的主力来援,创造机会去消灭它,然后再实现占领关中的战略意图。
为此,诸葛亮专门放弃防守关陇道,放弃守卫天险陇坻,让曹魏的中央机动兵团张郃部进入陇西。诸葛亮则在祁山一带严阵以待,寻求歼敌。这样,街亭就成为了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的战略据点。
三、诸葛亮在街亭的布阵
我们从当时历史的种种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重兵集团一直保留在祁山一带,没有分散。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有三个郡南安、天水和安定投降了自己,就分散了兵力。他派往各郡的兵力是有限的。他派去攻打陇西的军队,被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给吓退,就可见他分派的兵力稀薄。
诸葛亮留下陇西不攻,为的就是大造声势,吸引曹魏的援军尽快到来。这与现代的围点打援的战术相似。这样,诸葛亮的军队就占有主人的地利,以逸待劳的优势。因此他的主力一直在祁山一带养精蓄锐,准备和曹魏主力一战。
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出诸葛亮对街亭一战的意图。诸葛亮以陇西为诱饵,吸引张郃主力远道而来。然后他开放陇关道,放张郃进入陇上。
然后,诸葛亮以街亭为前沿的战略支撑点,吸引张郃主力,疲敝张郃军队,然后以魏延和吴懿的主力和张郃决战。这样一来,张郃很难逃掉失败的命运。这样,街亭就成为诸葛亮刻意打造的要地,守住街亭对诸葛亮的计划至关重要。
四、如何守住街亭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守住街亭,拖住张郃,让他进退两难。然后在磨去张郃的锐气后,再以主力与其决战。出于这个目的,诸葛亮才在街亭布下了阵地。
我们可以看到,史书上记载,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示,不下居城,阻居南山,被张郃断了汲道,被打得大败。这说明了街亭的地形,在街亭是有城寨的。
既然有城寨,那么利用现有的设施,构筑一定的防御工事,就能够保证街亭不失。如果张郃胆敢强攻,那么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诸葛亮的后续部队,以魏延和吴懿带领的主力在张郃困乏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我们看来,这个战役企图是可能实现的。张郃的主力是骑兵,再加上远来赴援,肯定不具备攻坚的能力。如果强攻已经筑有防御工事的街亭,很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如果撤退,只有撤往陇西这个唯一的据点。诸葛亮再以一部分兵力堵住陇坻,率领主力尾随其后,张郃很可能会陷入包围之中。这一切都决定于街亭的得失。
从外面上面的分析,外面可以得出结论,守住街亭是一个十分轻松的任务。并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只要在街亭依托原有的城寨,构筑严密的防御设施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只要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的人,或者只要是个听话肯干的人,就能够守住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