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碳生活”越来越被公众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这种生活代表着返璞归真,凸显了人们对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的追求。因此,许多都市白领都对此津津乐道,趋之若鹜。
于是,一些可以计算个人排碳量的计算器在网上日益火爆。它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这样,人们对是否“低碳”就可以心中有数。
于是,少开一次车、多乘地铁,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杜绝电视机等电器待机,空调温度调到26度以上,以素食为主,少喝或基本不喝果汁这些碳酸饮料等等,人们通过这些日常的小小举动来表明自己在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于是,出现了一些“低碳新发明”:用废油自制肥皂,代替日用化学洗涤剂。出现了各种减碳小窍门和小算计:少买衣服,穿棉质衣服,拒绝皮草和化纤衣服;室内设计简约,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用微波炉烤番薯,用高火烤要7分钟,比低火烤12分钟要节电0.2度左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于是,政府确定了首个“全国低碳日”—— 2013年6月17日。在这一天,除了举行宣传活动,骑自行车上班,限时停开电梯和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发放节能环保购物袋,这些做法成了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
于是,教师让中学生们写作文:《我的低碳生活》,学生们在作文中大谈自己的做法: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用纸巾擦手,每周选一天不吃肉,本子正反两面都要用……纷纷表示自己要提高低碳意识,争做低碳标兵。
然而,做到了这些算不算真正的低碳生活?我认为,这远远不够。
在某一天不开车或不开空调,这可以做到,但长年这样做,显然做不到。更重要的是,真正的低碳生活不应该只是几个应景式的活动,也不应该只是日常生活中小打小闹的节约,而应该让这一理念抵达所有人的内心,主动控制欲望,主动舍弃部分利益,让低碳成为人们的必需,而不仅仅是一种口号。
这是因为,在喊响低碳口号的今天,还有许多“反低碳”的行为——哪怕是在生活细节上厉行节约的低碳族,也可能有这种自己未曾觉察的倾向。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有车有房,生活水平已达小康,但看到新建的经济适用房价钱便宜位置又好,便忍不住想方设法又占了一套;又听说农村老家要开发,就赶紧把老家的房屋翻盖了一遍,弄得满满当当,以图开发时多得些补偿。
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工作单位相当好,所发工资奖金使自己不仅衣食无忧,还可以游山玩水尽情享受。但是,他还在挖空心思拉关系找门路,想换个更好的单位或者捞个一官半职,使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
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经过打拼事业成功,拥有数百万财富,但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的土地始终不愿放弃,任凭宅院中长满青苔,田地里长满野草。如果遇上开发拆迁,为了几百元钱也要与人争个面红耳赤。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一文不名的屌丝一族,内心的占有欲其实非常强烈,一直把住最好的房子、买最好的车作为自己的梦想。虽然今天骂着“房叔”,然而一旦得势,却完全有可能去当“房爷”。
这些贪得无厌的表现,显然是“反低碳”。
低碳生活主张减少消耗资源,即主张减少占有。你有了一套房,又占有了一套或多套,这意味着有人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你多占了多少,这个社会的资源便会多支出多少。更重要的是,你多占的这一切除了耗费资源,其他方面是毫无意义的。
再如有两个三口之家,一个家庭中,夫妻二人不仅有丰厚的收入,还动用关系让刚上初中的孩子有了工作去吃空饷;而另一个家庭中,丈夫的收入丰厚足够一家人的开销,便让妻子辞职当家庭主妇,把工作机会让给别人。两相对比,哪一种做法符合低碳主张是一目了然的。问题的关键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知足常乐、甘于舍弃的心态。
事实上,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应该重点关注精神生活。
这就是说,当物质条件能够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之后,此外的占有和奢华追求没有多大用处。一个人有了钱,如果只去追求奢侈品,享受餐桌上的鲍鱼燕窝和会所里的短暂快乐,那么他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他的所作所为却使自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反低碳者。
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不能成为一个“麻烦制造者”,而应成为一个维护者和建设者,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减少索取,自觉控制无谓需求,这才是真正的低碳理念。
欲“低碳”,先舍弃,这种理念要比小打小闹的节约更前进了一步。低碳达人们应该拥有这种胸怀。
而事实上,有舍才有得,舍弃之后,你才能明白低碳生活的真谛,才能得到心灵的真正解放。
因此,如果你主张低碳,那么你首先应该询问自己的内心——你就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有着无休止的欲望,你就应该检视自己是否拥有甘于舍弃的肚量,你就应该告诉自己要安于朴素平淡的生活。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是一位公知,你应该向社会宣传这种甘于舍弃的理念;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你应该告诉学生低碳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约,告诉他们“欲低碳,先舍弃”的道理。
做到了这些,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低碳达人,因为你不仅践行低碳生活,还让低碳理念大大前进了一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