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方位让人有点懵懂
第七十三回,关羽攻取了襄阳后,曹仁退守樊城,关羽领兵围住。随军司马王甫提醒关羽说:“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路口,常有并吞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
关羽回答说:“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
关羽围樊城时,王甫提醒莫让吕蒙抄了后路,夺了荆州。关羽胸有成竹,让王甫去江边设烽火台,派军长期驻守在烽火台,如果遇有军情,夜晚放火、白天放烟通报消息,樊城和荆州距离大概二百公里多一点,东吴驻军点在长江中下游的陆口(今湖北省赤壁市陆水湖出长江口)在荆州东边,距离大概二百五十公里,因此关羽所说的烽火台实际有两段,一段是陆口到荆州,一段是荆州到樊城。
如果东吴从陆口出兵,烽火台便示警,设定两个烽火台之间消息联络需要两分钟的话,全程信息传递不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鉴于东吴兵从陆口到荆州的距离,关羽从樊城领军赶回荆州救应完全来得及,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个传递消息的策略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吕蒙大军一直驻扎在陆口(后陆逊代守,吕蒙假装回建业养病,第七十五回: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逊乃拜受印绶,连夜赶陆口……),可是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却从浔阳江(长江位于九江路段)发兵,从陆口往东退后几百里,如果说在陆口发兵担心泄密,那么路口和浔阳江之间还有“江夏、三江口、樊口、武昌、蕲春”等地都比浔阳江近,为什么偏偏选浔阳江?显然作者是根据《三国志》记载描写的,却忘记自己的《演义》中明白写着东吴屯军在路口这茬呢!(第七十五回: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
同一回:“然后发白衣人驾快船往浔阳江去,昼夜趱行,直抵北岸。江边烽火台守军盘问时…”这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从浔阳江出发到北岸,这个北岸是哪里?是浔阳江北岸?如果到了浔阳江北岸就有烽火台,那不是关羽的烽火台修筑在东吴境内?如果从陆口出发,到达北岸还说得通,从浔阳江出兵上溯到陆口都有四百里啊,怎么就一句“直抵北岸”说得清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