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讲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笔下的北平的秋天很静谧还透着悲凉,与老舍的《北平的秋》风格不同。于是我就跟学生谈到之所以郁达夫认为秋的清、静、悲凉为美,这跟他的经历,特别是他留学日本的经历有很深的关系。
郁达夫的文风如其姓“郁”郁闷、苦闷,他以零余人的视角,写的是半自传体的小说,怪癖而又真实,卢梭的《忏悔录》、日本的私小说、中国古代的青楼小说的共同影响下,才有了他那独特的文风,有点不该在高中课堂提及的文风。他在留学期间的苦闷奠定了他心底的悲凉色彩,“以之观物,物皆着其色彩”。而为何清净悲凉有独特的美感,日本传统美学中的“物哀”“幽玄”“侘寂”,就以清净悲凉为底色!这是很个大的话题。
上完课,13届的洪韬回来看我,真是巧,我在上课时就想起他,因为这个学生也是很喜欢研究日本文化的。他听到我上课的内容,拿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有“东京大学”录取信件,简单的信封,竖体字,楷书,深蓝色。他再打开录取通知书,左上角写着“洪韬殿下”。他说起这封录取书的一个细节,第一封,东大发了需要填写的表格,封面写着“洪韬殿下”,学生回信时,署名“洪韬 收”,东大会再寄通知书,把“收”字划掉,改为“殿下”。这就是日本人坚守的传统,有时候觉得啰嗦得让人发指,领略其中内涵的话,则是深刻的文传统。
我们谈了很多,说起我另一个学生在东京齿科大读博士,说起日本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不是要最优秀的,而是要最合适的。我问起他东京大学的经济策略研究生,他又是如何得到老师们的青睐,他说他听了老师的几个问题,都是希望学生能实话实说的,于是他就交代得很坦诚,其中问起为何他要考东大,他回答“他小时候看了一部漫画,名字叫《龙樱》”,在场所有教授都笑了。
说起洪韬学语言,也是佩服,自学。看漫画,玩游戏,不是单纯的看情节,而是研究语言、不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