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应邀在插坐学院做了一场关于个人品牌的直播课,考虑到听众的不同基础,特别按照完全没有个人品牌意识、个人品牌能为你的工作带什么什么影响、以及普通人如何开始建立自己个人品牌、包括变现方式几个阶段做了课程设计。
最后满满当当的45分钟,虽然从直播间反馈和互动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我后来反思了下,还是不应该贪多,毕竟没有人会预期通过一个直播分享课,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学科的完整生命逻辑。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打算吸取经验,只讲一下个人品牌战略模型和建立闭环,先带着大家梳理一下你的个人品牌基础,看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被那些可能还不如我们的人,抢了先机。
一、个人品牌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我收集到的反馈,大家对于个人品牌的理解还是比较两极化:
一种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个人品牌离自己很遥远,基本没啥没关系;
另一种是非常积极的对待个人品牌,学习了很多品牌营销、定位理论的技巧和方法论,正在一样一样用起来......
而我认为,每个人都至少要有建立个人品牌的意识。
即使是普通人的个人品牌,也需要制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听起来很大,其实非常接地气,接地气到你甚至会忽略它。所以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我特别做了:WANT-COULD-SHOULD个人品牌战略模型
WANT:就是你想要的,你希望个人品牌能为你带来什么,越具体越好。即明确你的个人品牌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比如,你想提升自己的行业影响力,这是长期目标。那么衡量你影响力的标准和具体体现是什么?
比如被什么规模的活动邀请做演讲嘉宾?收到主流媒体的专访邀约?同时登上几家媒体的头版头条?还是自己的自媒体达到多少粉丝?是否有你喜欢的品牌主动求合作?这都是影响力的具体体现,是你个人品牌的阶段性目标。
COULD:是你已经具备的、与结果相关的能力、资源、行动,这是你的品牌基础。比如你的特长、你过去的亮眼成绩、你的项目经验,甚至你在公司的职位,职位只是个人品牌众多基因中的一个,并不直接决定你的个人品牌力。
问自己一个问题:丢掉名片,你是谁?究竟是你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在为公司赋能,还是公司平台和title赋予你能量更多?
大家看到很多35+的中高管再就业时,依然不免尴尬和焦虑,其实就是没有把这些平台赋能很好的转化为个人品牌。
大家都终将面临“35岁+”,相信我,无论你今天顺境逆境,从现在开始起做一些个人品牌的准备工作,你会少一点尴尬,多一点平稳和惊喜。这其实就可以作为职场人士建立个人品牌的战略目标,尤其是那些认为个人品牌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
如果今天你已经不得不面临重新就业,那么如何成功吸引Dream work List上的招聘负责人?就可以作为建立个人品牌的阶段性目标。个人品牌的最大效能就是变追求为吸引,且批量吸引。
SHOULD:每个人的品牌目标和基础,决定了你要做哪些工作,以及如何开始第一步,这就是制定品牌策略。拥有不同品牌基础和目标的个体,所适用的品牌策略要根据个体的微观特征来设计,它一定是一套组合拳,而且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打出。不是所有的个人品牌都要去做一个自媒体。
大家在一些分享文章甚至课程里学习到的各种方法,尤其是一些成功经验的分享,大部分是分享者自己的品牌策略方案中的执行细节和技巧,是基于ta自己的品牌基础和目标制定的,这两大块是底层逻辑,是潜台词,在传授给你方法论的时候是没有机会进行解释的,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对于学习者们来说,有些人的品牌基础和分享人差不多,目标也类似,照做就特别管用,然而有些学习者的品牌基础和品牌目标与分享人差异性很大,那这套方法论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不work的。其实你做的老师教的都没有错,只是打开方式错误了。
所以,个人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清晰的个人品牌战略观。
二、揭秘个人能力与个人品牌的分水岭
到底那些你觉得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是怎么就突然有了个人品牌呢?个人品牌建立和运营的闭环,是:信息-应用-分享-传播-重复
对,那些可能你不服气的人,只是把你们都知道的、擅长的、感兴趣的东西,记录输出并分享,再把这个分享的过程和大家的反馈记录下来,然后再分享出去,如此,重复、积累。
而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一直在重复前两层,最多到分享层,根本不往传播层做任何尝试。所以,分享的价值和影响范围,就决定了你的品牌基础。价值大,可能会带来一些自然传播,否则就到此为止,其实,是没有走完品牌建立的闭环。
而那些擅长经营个人品牌的人,不但善于分享和传播,还会精心设计传播点,引发大家和媒体的主动传播。
所以,有没有进展到传播层,是个人能力和个人品牌的分水岭;而有没有进行主动的传播策划,是个人品牌运营能力的分水岭。
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对自己的个人品牌基础做一些评估哈,看看自己在以往的工作生活中做出过哪些分享、效果如何,有没有对这些分享内容做过记录和主动传播......
所以,如果你刚刚开始做个人品牌,第一步是开始有意识的输出和分享,尤其是基于公众场景/平台的输出,并为这次的输出和分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传播;
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基础,甚至有自己的自媒体,是一些平台的大V或网红,也一直在做传播引导,但是进入增长瓶颈期,那么尝试找到更多新的应用和传播场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
关于新场景和跨界,我举个例子,现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中关村才女”梁宁,她的《产品思维30讲》不但在得到卖出十几万份,由于内容确实高质量,各种公众号对课程内容的二次解读与传播,得到百万千万级传播。这就是把如何做好一个产品经理的价值从自己做产品的应用场景转换到职业技能培训或公众分享的场景,将原来可能只是产品经理圈、创业圈、投资圈才认识的梁宁,推到了更广泛的大众面前,被更多不同圈层的人所了解,比如我,不但从没听说过到不停的被刷屏,终于被圈粉。
到此为止,我们都没有涉及个人品牌打造及传播的任何技巧,都是在建立个人品牌打造的底层逻辑。当你牢牢记住和遵守这个逻辑,完成价值传递闭环,你必然会收获个人品牌。
最后,个人品牌基础永远是价值!
希望你的价值撑得起你的品牌,你的品牌配得上你的价值!
商业品牌亦如是!
关于作者:宋林翰,独立品牌顾问,从事品牌运营和早期创投服务,前蛋解创业联合创始人、GirlUp、精一天使公社合伙人
关于版权: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