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项目以来,接触了PDCA思想,初听起来,似乎简单易懂,但用起来是真香,往往简单的思想是处理复杂世界的利器吧。
PDCA思想最初用于质量管理,后慢慢普及到企业管理,最后到个人管理大家也在用。
- P:plan,计划,就是确定我要做什么事,怎么做,做出计划。
- D:do,执行,及按计划进行执行。
- C:check,检查,即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
- A:action,行动,把未完成的计划进行分析,重新调整列入新计划,进行下一个循环,把做完的计划里面一些优秀做法进行固化,标准化。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简单,怎么用呢,先举几个应用案例吧。
首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怎么用PDCA呢,比如说我这个产品有缺陷了,好,啪啪啪组织一堆人分析,啪啪啪制定了改善举措,啪啪啪列了很多计划,也写好了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这做好了什么,就做好了P,然后D呢,按计划进行执行呗。C呢,检查执行情况及实际改善效果呢,A呢,就是把其中好的工艺操作控制,设备管理规定,沟通流程等形成标准化,以后就这么干了,一些没完成的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新点子再进行下一轮PDCA循环。
然后是企业管理了,比如我们公司要优化个流程,怎么做,PDCA啊,大家一堆人先把原来的流程拿出来,然后再啪啪啪头脑风暴,把一些关键的流程优化措施写下来。好了P做完了。然后就是D,按计划执行。C呢,看完成措施的情况以及实际运行的情况,有没有都完成,新流程运行实际效果如何。后面是A,好的流程固化下来,未完成的,还有问题的,大家再讨论制定新的改善举措,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然后说说个人管理,好,比如我要做个时间管理,怎么做呢,先列好计划,做好P,然后按计划执行,做好D,然后做C,回顾自己执行情况,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然后做A,分析哪些完成了,有没有优化的空间,没有的话就固化下来,有的话再制定改善举措,哪些没有完成,分析原因,制定改善举措进入下一个循环。
大千世界的很多问题经过PDCA魔力变后都变成了大家都会干的事了,这也是做好很多事的底层逻辑。
其中魔鬼的细节是什么?一是计划的合理性,个人还好,如果是企业里,做一个项目的话,要有针对性的做具体可执行的工作,很多企业,个人都喜欢做很多的计划,不做后面的执行,更谈不上后面的检查和行动了。二是检查、改进,很多时候计划做了,没有检查,往往也就见不到效果,就没有动力,就做不下去了。三是固化、标准化。做的好的东西要形成标准,固化成标准流程。不然做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四是问题分析到根因。很多时候PDCA做完了,但实际见不到效果,往往都是针对问题没找到根因,比如人看病,没找到病因,再怎么治都治不好。五是问题充分暴露,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计划过程中不暴露问题,计划制定会不充分合理,执行过程中不暴露问题,执行效果差,甚至造假。检查过程中不暴露问题,把问题掩盖住,那直接完蛋。但在企业中,社会中,大家都不敢说问题,一是说了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自己了,二是说了问题,先挨一顿熊,三是往往掩盖问题的人被认为工作能力强,而经常暴露问题的人被认为工作不出色,得不到晋升机会。所以一定要在公司自上而上形成敢说问题的文化,领导者改善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问题就是改善的机会。很多时候,大家也在或知道,或不知道地用PDCA做事,但做不成,做不好,往往就是上面五个方面没做好。
那其实PDCA就是很多事能做成的底层算法,做好每一步,很多事情就做好了,效果就出来了,下一轮就能做的更好了。而理论上PDCA可以无限循环,即改善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