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因为好奇,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又聚在一起,开始新一轮的读书活动。
三年前,琴素第一个读书会成立,《父母的觉醒》这本书正读第二遍;去年,琴素开展第二个读书会《当下的力量》,一群人在这场读书会活动中如破土而出的绿芽已慢慢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大家的成长需求,琴素组建第三个读书会,专注于精神分析领域,于是一群心理学门外人开始向正规路进军。
这一次我们选读儿童精神医学专家温尼科特书籍《妈妈的心灵课》,别以为这是一本专业书,据说,《妈妈的心灵课》这本书在欧美已成为父母必备的亲子教育指南。
百度一下,关于《妈妈的心灵课》一书,有如下资讯分享:温尼科特教授探讨了童年时代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从母亲与婴儿间的爱谈起,并认为这是人格健全的关键。他以轻松简单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他特别强调父母天赋心智与性格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告诉我们:本着自己的天性去实现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模式。
温尼科特教授的文字随处充满了关怀和洞见,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他对父母们发自内心的支持与肯定。《妈妈的心灵课》可以帮助父母们在自然快乐地做自己的同时,引领孩子同样地去“做自己”,这样就一定能实现属于父母和孩子的天性律动。
“做自己”,这是作为人最心底的渴望与需求。有多少父母可以做自己?又有多少父母允许孩子做自己?不受打扰,安静中琴素第三个读书会在老师的提问中慢慢打开:是什么动力让你们对精神分析感兴趣,愿意走进这场读书会?
“我有一份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学问?”
“我期待更了解自己。”
“我把自己绷的太紧,希望给自己解压。”
“我渴望能更好的理解孩子,能与他共情。”
“我就是希望多学习一些。”
“我想知道我到底怎么啦?”
“我特别想提升自我价值感”
……
现场气氛热烈,对于这个读书会,大家有着不同的期待和愿望。
老师告诉我们:精神分析不是教育,它只是呈现人与人的链接。也许在这里,我们可以瞥见我们的内在,让我们看见不曾呈现的真相。每个女人天生就会是一个好母亲,之所以会不同,只是因为在被母亲养育的过程中,被不同的对待,不曾被母亲看见。
也许,我们是过去未被母亲看见的孩子,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老师说,《妈妈的心灵课》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看见自己,然后更能看见孩子,于是内心顿时多了一声呼唤:年幼孩子的妈妈们,快快来参加这场读书活动吧,没有什么比深入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根据孩子心理所需,有针对性来养育孩子,用正确方式恰当对待生命更重要。
今天,我们在学习;明天,我希望有更多的妈妈们加入这场新一轮的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