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8月21日早上,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一男子不肯“对号入座”,而是霸占了一名女乘客靠窗的座位,还各种耍无赖,对该女乘客说“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坐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坐”。后来他“火”了,男子个人信息被扒出,其系韩国某大学在读博士生。
同时还有一个事情,在北京呼家楼350路公交车上,一老头一直在杵一个姑娘,很多人都看见了。姑娘说了他几句,他就一直骂骂咧咧。下车后,该老头更是将女孩直接撂倒,然后扬长而去。
再联想到今年1月5日,在安徽省合肥火车站,一名女子扒住高铁列车车门阻碍列车发车,并声称是为了“等老公,老公下来了就走”。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据了解,涉事女子为合肥市一所小学的教师,已从教近20年。
今天在翻微信朋友圈时,看到一位大学生晒出她的专科院校的退学申请表,下面还有一位同学关心的问“咋了”?她只回答了两个字“不咋”。但是,我的心里突然间被“咋“了,只是想问现在的社会”咋“了。
确实,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的时代。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却跟不上物质增长的步伐,导致现如今矛盾重重。这其中教育是影响精神和文化滞后的最主要因素。
先说现在的老人,在他们应该接受教育的时代,时代却戏弄了他们,他们没能学到为人的职责和对社会应尽的道义。他们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缺失或不完整,导致以后他们的品质的不完整,从而他们又影响到下一代,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圈子和社会。学者雷颐说的好,“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所读到的东西,会溶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就如人们经常说的,小树歪了,还可以扶起来;树大了,如果歪了,就不好办了。
现在的社会,一切向“钱“看,人们眼里都是”钱“的时候,就装不下多少其他的了,比如责任、社会公德、义务等。现在的教育,目的就是升学,考试成绩好,学校的升学率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多,学校就是好学校,学生就是好学生,教师就是好教师,所以就教育不出更多的合格人来。
教育全变了样,成了分数的奴隶,而不是给予学生在人格和精神上进行正向影响。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到开阔,即使不考大学或者考不上大学,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对世界和认识,对人生的理解都是健康的。
还有现如今的大学,楼盘林立,教授遍地,都没有大学精神。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应是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思想个体之间的交流、个体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交流等等,这些交流就会弥散出一种氛围,大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种氛围,大学对人的塑造和熏陶,也得益于这种氛围,常常超过得益于具体的专业课程。(来自徐百柯《大学氛围不存,大学精神焉附》)
教育应当对学生传达出善意、信任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只有这样,我们才教不出马加爵,才培养不出“高铁霸座“博士生。
但是,这样很难,牵挂到体制问题,牵挂到教育理念问题,牵挂到家庭问题,牵挂到社会问题等等,但教育终归要改变,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教育好孩子,多关心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分数,多关心孩子的价值观而不是成绩。小小的改变,最终会汇流成河,进而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