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个人成为群体的一员,鸿儒与白丁一样都丧失观察的能力。
——《乌合之众》
《极花》是贾平凹2016年3月发表的一部不算长的长篇小说。小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位刚刚脱离农村来到城市不久的女孩胡蝶又被拐卖到农村,经过一番周折她获救了,但是小说最后她又自愿回到了被拐乡村。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胡蝶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子。她生在农村,父亲去世后,母亲艰难地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为了筹学费,把一间房卖给了邻居,还卖掉了她结婚陪妆箱子、一张方桌和四把椅子,到后来,连家里上几辈人传下来的铜脸盆锡酒壶玻璃插屏也卖了。
没有办法母亲让初中马上就毕业的胡蝶辍学了,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她上初一的弟弟。
胡蝶的母亲去城市打工,其实就是收捡破烂,后来把胡蝶也接了去。
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喜欢房东家的大学生儿子,喜欢高跟鞋,喜欢新衣服,但是家里条件太差了,她决定自己打工挣钱。
于是她被人以找工作的名义拐卖到了一个偏僻的农村——圪梁村。
买她的是一个叫黑亮的小伙子。黑亮母亲去世,与父亲和一个瞎眼的叔叔一起生活。
小伙子勤劳能干,开着村里唯一一个小卖店,经常开着自己的四轮车在县城和农村中间穿梭,他对外面的世界也很了解,他懂一些《婚姻法》。
但是这样一个小伙子在当地娶亲却是一件难事,小说中刻画了好几个打光棍的小伙子,因为这个地方太偏太穷,姑娘留不住要嫁到外地,小伙子们一个个只能打光棍,或者像黑亮这样有点钱从人贩子手里买。
胡蝶知道自己被拐卖后,进行了激烈的抗争。逃跑,用被单把自己关键部位绑起来,求告……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
黑亮和黑亮爹把家里最好的吃的拿给胡蝶吃,只是严密看管着她,使她无法逃跑。
胡蝶为黑亮生下了一个男孩,趁着家里放松警惕,她找了一个机会给母亲的房东打了一个电话。
后来几经周折,母亲带着警察找到了她,她获救了。
可是获救后的胡蝶在城市里呆着如芒刺背,终于有一天她坐上火车回到了那个她曾经无比厌恶的村庄。
胡蝶的悲剧命运有偶然的因素,但其中也反馈了一些普遍的问题。
①进城后——离开土地的农民,在城市艰难寻求活下去途径。
胡蝶的被拐看似与其他人无关,但城乡的不平等是其中的诱因。
胡蝶刚刚来到城市,她随着母亲收捡破烂,可是因为她形象好,虽然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但也合体。
大家就叫她的母亲“破烂”,并且说“破烂,是你女儿呀,怎么能有这么漂亮的女儿呢?”
于是母亲便不让她穿得漂亮,说那样就收捡不到破烂了。
她便赌气在家做饭。母亲给她五百元钱让她汇给上学的弟弟,她私扣了一百元给自己染了一绺黄头发,后来又买了高跟鞋。
母亲生气后觉得愧对她,于是又为她买了一条裤子。
胡蝶出于对母亲的感激也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决定去打工,可是这个涉世未深的姑娘被骗了。
胡蝶在城市里短暂的生活,感受到人们一点善意,但更多的是歧视。这也是八十年代农民工的一种生存现状吧?
②被拐后,集体无意识伤害给胡蝶带来的痛苦。
胡蝶被拐卖后激烈反抗,她逃跑,被逮回来是一些村民一拥而上的毒打,其中有趁机揩油的,他们认为胡蝶错了,一个人能打,其他人也可以。
她把黑亮踢下床,黑亮并没有勉强她,只是躲在另一边自嗨。可是几个月过去了,黑亮爹看出了端倪,找了几个小伙子摁住胡蝶,让黑亮完成了没有花烛的洞房夜。
胡蝶是买来的,大家都知道,村里人没人觉得应该帮她逃跑,村干部不管,后来镇上派出所所长来了黑亮家,胡蝶多次暗示自己是被拐卖的,可是所长并没有理会这件事。
村里的麻子婶说:我这一辈子用过三个男人,到头来一想,折腾和不折腾一样的,睡在哪里都睡在夜里。
老太爷说:啥事情看不透了,就拿看小事情来看大事情,天地再大都能归结到你一个人,再拿看大事情来看小事情,你又是天是地了么。
胡蝶终于在这样的群体压迫下屈服了,她做起了黑亮媳妇,为黑亮生下了孩子。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一旦个人成为群体的一员,鸿儒与白丁一样都丧失观察的能力。
这个村庄里的人伤害着胡蝶而不自知,善良而怯懦的底层民众如何成为施暴者和看客,最终缺少精神和信仰看护的中国农村如何成为涣散之乡并难祛暴力,这可能是作者思考的问题。
农村遭遇强*等系列悲剧,村民的集体伤害,包括执法者视而不见,集体无意识的伤害对胡蝶的摧残如慢刀子一般地切割。
③被救与回归,媒体的推波助澜,城市人的道德偏见,都让胡蝶举步维艰。
胡蝶被解救后,媒体大肆报道,一下子把胡蝶们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很快知道她被拐卖过,仿佛她犯了天大的错,而不是被害者。
城市里的人对她指指点点,她的弟弟指责她说:“姐,你怎么就能被拐卖?!我连老家也无法回去了。”
母亲说有一个河南人是个跛子愿意娶她,让她嫁得远远的,说三道四的人就消失了。
胡蝶本来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回归到正常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一点也不比圪梁村带给她的少。
她最后主动选择了返回圪梁村,这其中不排除对孩子的思念和对黑亮的一点爱。但更多的是群体无意识对她的伤害。
作者贾平凹在后记中说这篇小说取材于一件真实的事情,“(他)原定的《极花》是胡蝶只是要控诉,却怎么写着写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复一天,日子垒起来,成了兔子,胡蝶一天复一天地受苦,也就成了又一个麻子婶,成了又一个訾米姐。小说的生长如同匠人在庙里用泥巴捏神像,捏成了匠人就得跪下拜,那泥巴成了神。”
读这部小说,除了读到人物的苦难外,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好在可以让读者带着希望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