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女星柳岩作为伴娘参加朋友婚礼时被伴郎团惊扰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舆论哗然。不少人把这件事上升到了道德高度乃至女权问题上。后来又见到柳岩就这一事件的微博致歉,直看得让人心疼,她说得对,婚礼应该是被祝福的(声明:我不追星,在此之前,只是听说过柳岩的名字,根本不知道她是干嘛的,所以,我敢以人格担保,自己不是她的粉丝,今天所说的话,绝不是为她发声,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好好的一桩喜事,变成了闹剧,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愉快不起来。
好在,事情发生后,新郎、伴郎第一时间就这一事件做出了回应,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么做是欠妥的。知耻近乎勇,柳岩都原谅了他们,按理说,我等看客也不必对此不依不饶了。
但还是想说点儿什么,尤其是对那些恶俗的闹婚礼陋习。
一个好朋友跟我说,她的婚礼也让她很不开心,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人胡闹。朋友在老家举办的婚礼,因为在族中辈分较大,很多中年人还得叫她“婶子”。结果,这个“小婶子”刚刚下了婚车就被一中年男涂了一脸的鞋油,后来那人甚至还对朋友动手动脚。事隔多年,朋友再跟我描述时还是一脸的气愤,甚至爆了粗口:“他妈的,我当时就生气了,他是什么东西,凭什么戏弄我?他辈分小,还真把自己当孙子了!他家也有闺女,我直想咒他让他家闺女结婚时也遇到他那样的贱男!更让我生气的是,婆家亲人居然也是一个个一脸无奈,说他是闹着玩的!他妈的,老娘不想跟他玩好嘛,看他那一脸贱相,就觉得恶心!”朋友是本个文质彬彬的清新文艺女,认识她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她骂骂咧咧,这是第一次,足见其心中之愤怒。
后来看到了许多闹婚礼的相关新闻,才发现我朋友遇到的那点儿事,跟这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与这类新闻相比,柳岩的遭遇同样是小巫见大巫,实在算不上糟糕至极。只不过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是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备受大众关注,才导致事件发生后,引来了各方论战。以上新闻中报道的婚礼闹剧,哪一个不比柳岩当伴娘事件更值得引人深思。
其实很多闹婚礼的人,日常生活中也不见得有多么不堪,只是在那种特殊的氛围中,大家为了热闹而不择手段地烘托气氛,这时,这些人往往处于去个性化状态。所谓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就像有人要跳楼,大家都在劝轻生者热爱生命,也总有些无事闲人看热闹,甚至在一旁起哄,对着轻生者喊“跳啊跳啊”!于是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起哄,最后在众人的“怂恿”和“鼓励”声中,轻生者对人间不再留恋,从楼顶飘然而下。在这种情境中,看客们是去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再是自己,而是一个匿名的、和他人无差别的人。人们会表现出平常受抑制的行为,而且对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会引发自我控制机制的线索也不加反应。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闹婚礼的人,在这种状态下的人觉察不出得自己的行为有多恶劣,可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察不到自己的行为恶劣而不恶劣。尤其是那个伴娘因被骚扰而自杀的事件,简直恶劣至极!可是,那么恶劣的事件,发生过后,引来的,不过是当事者受到了责罚和网民对此事短暂的讨论。很快,相关舆论风平浪静,闹婚礼的陋习却依然如故。这种事件一旦发生,受伤害的往往是新娘或者伴娘。这就无怪有人把这类事件上升到女权问题的高度上。
举办婚礼的目的是为了庆祝新郎新娘喜结连理,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皆大欢喜,才是众望所归,可偏偏有人过分开玩笑。按理说,亲朋好友间开个玩笑也无可厚非,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如果你开的玩笑让对方笑不起来,甚至尴尬不已,那这玩笑就不好笑了。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件事而把一些人全盘否定,甚至对其进行道理绑架,尤其是当那些人处于去个性化的状态下。但,是时候对那些极度不文雅、极度不理性的“闹洞房”或者“闹伴娘”之类的陋习勇敢说“不”了,甚至,是时候对这一陋习强制叫停了!别等到“热闹”变成了“胡闹”,“喜剧”变成了“悲剧”再去对相关当事人口诛笔伐指手画脚,因为到那时,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