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时间:1930年1月5日(“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29日)
二、写作背景:
这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古田会议”刚刚结束,当时党内不但存在思想混乱问题,还存在对革命前景悲观没有信心的问题。
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战斗中,红军内部很多战士,包括党内不少同志,产生了悲观、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甚至连林彪这样高级的红军将领都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悲观问题。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前景进行了正确的分析,给出了乐观的展望。
三、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信心问题
四、主要内容/内在逻辑:
1、直接摆出问题,分析错误所在,明确错在哪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
2、另一种错误思维——革命急性病——盲目乐观
3、给出正确认识
(1)看到有利的一面——不悲观
(2)看到不利的一面——不盲目乐观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各类矛盾不可调和,越来越尖锐,革命高潮不可避免
4、关于中央二月来信及前委给中央的信
(1)中央二月来信的悲观论调
(2)对红军行动策略问题的分析
游击战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
分兵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争取群众,更能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更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
(3)中央二月来信的不良影响——写该文的必要性
5、对“关于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的分析
“争取江西”的判断是对的,为什么?——两点
规定“一年”是不该的,犯了“急躁性”问题,为什么?——三点
6、对“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的解释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将要必然到来
五、启示:
(一)面对眼前的失望、悲观和迷茫,该怎么办?
站在更高处看问题,看看自己走道路的未来前景,对自己选择的领域提前进行趋势预判,提前看到未来,预见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明明白白知道路往何方,坚信而后坚定。
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就要不惧暂时挫折与困境。
(二)如何判定一个新生事物的前景?
符合趋势。
选择大于努力,看清大的趋势方向。
(三)看清前景之后怎么办?
不左倾盲目乐观而冒进,不右倾悲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
前景光明,但道路是曲折,要始终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