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高考前一周
这几日,学生莫名激动,看到一只爬动的小虾,惊呼!偶尔被掉下来的树叶砸中,惊呼!趴在楼上看到一个小姑娘走过,照样惊呼!搞得人小孩子羞愤不已,急急跑开。而实际上,让他们惊讶的并不是内容,而是一个需要惊呼的渠道。
要问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激动,那就是国考了,熬完这几日,便是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
大家乐此不疲,把教室里更多的人吸引出来。
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革命之风吹进赵家庄,众人皆呼:同去革命。阿Q把小辫子用筷子固定于头顶,做好准备,只等同党中人呼他:阿Q,同去。
终究没有人约他同去,阿Q倒确实成了政府屠杀革命党下一缕无依的孤魂。
是阿Q不够努力吗?还是他准备不够充分?
我觉得都不仅于此。是因为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更不知道要去干什么。
阿Q的革命是把秀才娘子的大床搬进他的破土谷祠,实现他对爱情狂妄的梦想,想谁就是谁;阿Q的革命是一群白衣白甲的人,穿着崇祯皇帝的孝,把压迫他的人和他痛恨的人统统打一顿,其中包括他的阶级兄弟而他却瞧不上的王胡、小D。
国考,是他们脱离地狱的通道,去往天堂的途径。大学是仲夏夜之梦,是爱情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堂。所有的一切日子,不过是在这里的等待,等待革命者一声枪响,同伴们喊一声:阿Q,同去。
阿Q终究是没等到有人喊他一起去,不过如果他知道革命有流血牺牲,也不能想谁就是谁的时候,他还会渴望革命,同去吗?
真正的革命者历经挫折,终于赶走了压迫阿Q的统治者,也夺走了无数个阿Q的性命。
在革命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更是风雨飘摇地在艰辛探索中迎来阿Q们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不过,宁为太平狗,于阿Q们,已然是够了。
大学里的考验,可能比高中更加严峻。
你要完成认识自己的过程,如同西方文艺复兴的时代。新兴事物层见错出,个人性情无限扩大张扬,可你往往又不得要领,就像唐吉柯德,见到大风车也要刺上一刀,以示英勇。然而,风车终究继续转动,你只能带着英雄的梦想,继续寻找可以被你征服的领地。一路失败,一路反思,一路修正。
其次,如果你能回想起高三教室里的那些标语,你能回忆起老师的话语,发现这些不仅仅是高三的宣誓语,依然可以成为你跨越沟坎的促动力,那你就已经找到革命的意义和大学的价值:它不是你人生的终结,只是推陈出新的一个步骤。你所做的,不过是一步步地完善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做最好的自己,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同去,你应该知道自己去往哪里,更要知道自己去干什么。暂时不知道也不要紧,但未来的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