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这个词其实是一个舶来品。
有一个不太知名的加拿大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在研究一些知名艺术家传记的时候,发现他们中有不少都在37岁左右就去世了。他因此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认为人的一生存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生在35岁左右。他给这个转折点取了个名字叫“中年危机”。
他把这个观点发表在了一家同样不太知名的期刊上,没想到一炮而红,“中年危机”这个词迅速风靡全球。
实际上贾克斯的研究并没有太坚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他把中年危机的原因单纯解释成“人们在这时意识到死亡的迫近”,也似乎有些过于简单了。
但这个理论能够走红也并不是一个意外,原因就在于它击中了大多数中年人的痛处,引起了他们的广泛共鸣。
于是乎催生了一波潮流,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其中最具说服力的研究来自于一对经济学家戴维·布兰奇福劳和安德鲁·奥斯瓦德,他们以“幸福感”为切入点,对美国和欧洲超过50万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这些数据中他们总结出:人的幸福感从童年开始快速上升,青年时达到最高;三四十岁开始下降,50岁左右陷入低谷;但是此后又会慢慢回升,晚年的幸福感甚至超过青少年时期。整个过程呈现U形。
从这个结果来看,所谓的中年危机,是人生中的一段幸福感低潮时期,通常在三十几岁到五十岁之间出现。
至于其中缘由,趋势学家、曾担任美国副总统撰稿人的丹尼尔·平克在他的《时机管理》一书中专章论证,认为它与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期望值有关。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踌躇满志,认为自己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热情高涨、体力充沛、一切发现都是新鲜的,很容易觉得幸福。
但经过了十几年的打拼,到了三十几岁,你可能会失望地发现一切并不像自己曾经设想的那样美好。当年成绩不如你的同学可能混得比你好;手头的钱永远不够用,却总是有无数张帐单摆在面前;工作变得无聊乏味却忙碌无比,还不敢轻易跳槽或创业;曾经心目中的完美爱人开始发福、变得低俗或平庸;孩子们根本不听你的,还要操心他们的未来……一切都似乎开始失控,心绪凌乱,重任在肩,身不由己,是谓中年危机。
这样再过上十几二十年,人们会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期待,降低对世界的索取,抚慰自己的苛求,寻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所以到了老年,反而更容易知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我看来,中年之所以容易陷入危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终于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相信大多数人青少年时都过一种感觉,认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虽然那时总是渴望自己出去飞,但一旦受挫,还是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安心养伤。就算是选择错了,也经常有人帮忙收拾烂摊子。
老年以后也是一样。前阵子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像孩子一样依赖着子女,从他们那里索取爱和关心,要求他们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要求,也是在逃避孤单,希望子女来和他一起承担生活的压力。
但唯有中年人没办法这么做,他们不仅需要为自己而选择,还经常需要替子女和父母去选择。选择就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难以预计的风险,意味着犯下错误便无路可退。唯有在这个阶段,你变得无人可以指望。
休斯顿大学教授布琳·布朗对“中年”有一个精彩的定义。她说,这是“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诉你,‘我帮不了你,你得靠自己’的时期”。
科学家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幸福感的U型曲线并不仅仅体现在人类身上。他们对同样是灵长类的黑猩猩不同年龄时的快乐时刻进行了统计,发现居然也是和人类非常相似的U型!
这项研究大概可以证明,中年之所以危机,是因为我们累了。
人生如同长跑,一开始总是踌躇满志,专注而愉悦,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倦怠感开始产生,注意力开始涣散,情绪随之变得低落,感觉有些撑不住了,但当行程接近尾声,意识到再多坚持一会儿就行了,反而容易打起精神,完成最后冲刺。
那么,怎样能够让这个倦怠期不那么难过呢?有三个比较好的方法推荐给你。
第一个方法是为自己叫暂停。
很多体育比赛,像是篮球、足球或是乒乓球,都给了比赛双方叫暂停的权利。暂停的时间通常很短,目的往往并不是让队员们休息,而是重建比赛的节奏,让选手有机会重新调整状态,振作精神。事实上这种调整是非常有效的,暂停过后逆转比赛局势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过往不是你想要的,就此放下吧!想象自己像韩剧的主人公一样意外失忆了,让一切归零,以新人的身份从头开始。这当然不是要你放弃过去,去辞职、移民或离婚,而是鼓励你用一种新的眼光去重视审视身边的一切,深入地与自己交流,重启你的生活。如果你喜欢仪式感,不妨来一次独自旅行、或者理一个新发型。
第二个方法是整理自己的思绪,对梦想进行断舍离。
年轻的时候人总是容易有各种各样的憧憬,说来也奇怪,这些憧憬往往会在你百事缠身,最没有机会去实现的时候跳出来诱惑你,让你觉得它们触手可及,却无力拿下。
此时最好的选择是做减法。你可以试着在纸上列出25件你最想做的事,从中间选出5项你最最想要的,誊到另一张纸上,细化实施细节,给它们安排时间表,认真去做;同时和剩下的20项说再见,把它们封存到一个你能找到却不容易时常见到的地方去。
这是在告诉你自己,接受你不可能把一切都做到完美的现实,人到中年,要学会舍得。
第三个方法更为激进,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借势跃迁。
炒股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坚信一家公司的价值,那么当它的价格跌入谷底时正是你黄金的入场机会。价格低并不能证明这家公司不好,只能说明其他人对它都不看好。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往往能创造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中年的你,相比年轻人你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更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比于老年人你更熟悉当今的时代、更易获得宽阔的眼界和对趋势的洞察;你唯一的弱势可能就是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但你应深知那句老话,“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与其怨天尤人,慨叹命运把你推上风口浪尖,不如顺势来一波迎风踏浪、乘风而行。
据说一个人40岁后创造的财富会占他人生总财富的85%-90%,这当然不是必然的,恰恰取决于你中年时期的每一个当下。当“中年人”正在变成落魄和无趣的代名词时,你从中果敢杀出,活得精彩而充满激情,是不是很酷?
中年危机,危在哪里?也许只危在你的一念之间。心念一转,有时就能从无望中抓住希望,证明自己是被低估的潜力股,证明咱人类和大猩猩还是有区别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明霄雨知识频道,一起来让知识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