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失之交臂的半坡遗址博物馆
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不相信,家住半引路上的我,四十余年来,还从未踏进过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大门。
是的,在它门前来来回回几十年了,我却确确实实是从来没进去过。
记得小时候妈妈和姨妈,带着外婆和还有没有上学的妹妹,去半坡遗址博物馆参观。那时候的博物馆门票才5毛钱,我因为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不能随便缺课,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妈妈她们出发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我与半坡遗址博物馆错过了。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一次组织学生们课外活动。活动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学生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部分学生到邻村的小学校里收听法制报告。至于谁参加哪一项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决定。
结果,我很不幸的被分去邻村小学听法制报告!我又一次与近在咫尺的半坡遗址博物馆错过了!
几年后,我参加了中考,通过激烈的竞争,在录取比例1:9的情况下,我如愿的升入了心仪的高中。这所中学恰巧就在距离博物馆不远的地方。
高二第二学期的一天,坐我后面的男同学告诉我,过几天是国家博物馆日,可以免费去半坡遗址博物馆逛逛。到那天放学回出租屋的路上,和我同路的女同学也告诉了我这个消息,这下我完全相信了。因为,这位女同学家就在半坡博物馆对门!看来,我终于有机会进去参观一番了。我内心还是挺期待的。
很快,国家博物馆日就到来了。可是,可是,我那天上午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从早上第三节课后开始拉肚子了,还比较严重。在学校门口的诊所看过医生后,老师让我赶紧回家休息!在那位家在博物馆对门的女同学的陪伴下,我回到出租屋里,一个人孤零零的昏昏沉沉的睡了一下午。
这是第三次我与半坡遗址博物馆错过了。
而且这次最遗憾,因为那天下午老师特意给我们放了半天假,学校里进行了高中文理科分班前的集体照拍摄。好些同学从此就不再同班学习了。他们拍完照片后集体去半坡遗址博物馆参观游玩,以此纪念我们旧时期的结束!
就这样,在人生的前十几年里,我前前后后与近在咫尺的半坡遗址博物馆错过了好几次。
半坡姑娘,我来了。
时间来到了2021年的一月份,女儿放寒假了。我仔细翻看了她带回来的寒假作业册子,里面老师要求利用寒假去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于是,一天下午,沐浴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我带着女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西安半坡博物馆。
美丽的半坡姑娘,我来了。
美丽的半坡姑娘,我终于来了。
进了大门,我直奔半坡姑娘的雕像前。此前,只在美术教科书里看见过半坡姑娘的倩影。今天,我终于真实看到你美丽恬静的脸庞。
此刻,我的心里,有些小小的雀跃!
半坡遗址博物馆里面不算很大。主要分为三部分,前院,中庭展馆,后院。
一进门就是前院。大门两侧有两排门对门的房子,有点年头了。一砖一瓦都透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气息。
我们首先走近的是大门右手边的一排房子。在这一排的房子里,一共有两个展馆。
第一个展馆展出的内容跟半坡还有有想当的关系。它是一个来自其他省份关于史前文明遗址的展览。
辽河畔史前文明之花———新乐遗址。
在这里,我通过大量的图片以及文字介绍,了解了这个距离现在最早七千多年,距离陕西几千公里的史前文明。
展览中既有文字图片的说明,又有珍贵的出土文物。
看着那一件件在今天人们眼中简陋至极的小工具,难以想象,三千年前,四千年前,五千年前,乃至六七千年前的先民们,是通过怎样的辛苦劳作,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制作出这些在现代人人眼里仍然觉得精致的物品。并且最终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火光。
看完了史前文明,我们进了隔壁的另一个展览。是有关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内容,具体讲了古代西安附近的丰镐古城和北京城的建筑设计以及结构。
这部分的展览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说明。在这里就不作过多介绍啦。
出了展馆,进到院子里,只向前走,就是半坡遗址博物馆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展馆————半坡遗址。
一进门,幽暗的光线下,遗址区里安静的有些吓人。游览的游客不多,只有寥寥几人,大多是假期家长带着孩子来的。平日里叽叽喳喳的孩子到了这里,似乎也没了吵闹的勇气。
有博学的家长在小声的给孩子讲解着遗址区里的一砖一瓦。
女儿走的快,我四下里张望没有找到她的身影。算了,我自己先认真的看吧。
遗址在游人的脚下,被护栏隔开。整个遗址的形状并不规则。显示出来的只是整个遗址的一个典型的部分。
最外围是一条深达三四米的壕沟,是用来预防野兽和外来部族侵略的。里面有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几部分。
在生活区里,有几种不同时期半坡先民们建造的房屋。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期中,方形的房屋是半地下式的,人们选择好建房地址后,先挖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大坑,底部平整,并地面进行火烧处理。然后在大坑四周和偏中间的位置,树立和架起粗壮的原木固定,最后用茅草和泥巴封顶,这样一座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就建好了。这种半地穴式的住房大约是早期半坡先民们的住所,他们可能还在留恋着山洞的老家吧。
而稍远一点的圆形的房子,则是地上的建筑。圆形房子的建造跟方形的房子完全不同。
首先,是在选择好的房址上用土堆积并夯实基础,在周围树立一圈木柱。然后再建造圆锥形的房顶,最后铺上茅草并涂抹黄泥。这样的房子比方形的房子更加坚固耐用。
生活区里还有公共的灶头,储存粮食的地窖,貌似进行大型的公共活动时用来做饭。
墓葬区里有埋葬儿童的陶翁。成年人流行多人合葬,由此可以看出半坡人还没有婚姻制度。当然也有单人葬式。
展览区的一角,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展柜,里面静静的躺着数具人类的骸骨。这是我们在远古时代的祖先。透过展柜的玻璃,似乎能看见六七千年前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身影。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我没有拍照。
新发掘的祭祀区内,也有一个墓葬出土。里面有两具骸骨,期中一具的头颅已不知所踪。他们大概率是那个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的牺牲品。
很快,我看完了遗址区。走出展馆大门,走近明媚的阳光,感觉恍如隔世。
女儿这时也出来了,她说她一直跟在我左右。
博物馆后院不大,一片草地,一个小小的池塘,冬季到处是一片枯枝败叶,没有什么老头,也没有几个游客,只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觅食。偶尔有工作人员巡视经过,也是脚步匆匆的走过。
我们母女俩转了一圈后院后,又来到了前院。
前院里大门左边的展馆还没看,这就进去瞧瞧。
一进入,我才发现,这里才是半坡遗址博物馆里的精华所在啊!
门口的大石头上几个大字———母系氏族。它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们,这里是七千年前女性为中心的社会,是人类文明曙光里的火种。
展品有成堆得蚌壳和螺蛳壳,细腻的陶环,长短不一的骨针,还有各种玉铲等。
半坡人制作的陶壶,陶罐挺好看。上面的装饰有指甲刻出的纹饰,叫指甲纹。
还有久负盛名的鱼面文的装饰陶器。器物的造型都十分的景美。
最让人惊讶的是陶器上面留下的符号。有些符号简直和今天的某些文字记号一模一样。参观的人们看了无不啧啧称奇。
由于已经参观到博物馆最后的展览了,原本女儿嫌累不想进来的。所以在最后这个展馆里没有停留多少时间,我们很快就到了展馆的出口处了。我心里还是挺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总觉得没有看够,有什么地方没有理解,想回味一下。
随着参观的人们,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展馆,走到了前院,走到了大门口,所有的展馆都看过了,我又一次来到了半坡姑娘的雕像旁。
我再一次细细打探你美丽恬静的容颜,透过你平静的双眸,我不禁想象着那数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在此刻脚下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繁衍,战斗,生产。
这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和游览,我对于史前文明并没有了解太多,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亲爱的半坡姑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探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