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图书馆路过,看到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觉得是一大改进,周末也提供阅读和借书服务,就想进去看看。
进入图书馆,看到有阅览室,开架借书,很冲动就办了一张借书卡,其实不是想借什么书,生活相比三十多年前,我现在的生活已得到很大改善,想看什么书,买就是,所以工资存折满篇都是财富通支付,少则十几元,多则一二百元,老婆常问我都买了什么东西,我也懒得回她,反正就是喜欢买买买,今天很冲动办借书卡就是想找回三十多年前那种借书的异样感觉。
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可能借书看的应该不是很多吧。
开架借书,这可是三十多年前所没有过的待遇。
进入图书馆,就极力搜找以前的老书,南行记、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没有找到,但里面的藏书,已经让我流连忘返,不是因为图书管理人员要下班,我不会匆匆借几本书而离开藏书室。
因为光线太暗,加之书架之间距离太窄,不能弯腰下去找书,只能蹬下才能选书,但我还是吃力的想找到,找到......,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飘、漂亮的朋友、红与黑......
找到了一些,但没有要借的冲动,其实,就是想看看,还是不是30多前的那本,那本借了要求一周必须归还,每次都匆忙中阅看,课间看,吃饭看,有时熄灯后躲在铺盖里就着手电筒看,这样书上有的似乎还留下一些痕迹,可能是一滴墨水,或者是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污迹。
记得当时我们一起经常光顾图书馆的有:赵同学,大学毕业去了六盘水;田同学,大学毕业去了哪里,实在想不起来了;熊同学,好象在四中教英语,但早已变得生疏,见面都不再打招乎了。
当时,我们四个人都做着一个共同的梦,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作家,写自己想过的生活,描绘自己未来的蓝天。可我们四人没有一个人成为作家。
虽在高中时代,我们都在报刊上发表过稚嫩的“豆腐干”,但都没有哪位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也就是没有哪位写成为有些许名气的乡土作家。
不知是生活偏离我们的梦想太远,还是我们就没有沿着原先的梦想行进,总之,毕业后,我们四人虽见过面,可再也没有谁提起过当年的梦想和抱负。
可在这知天命的年代,偶遇三十多年前的图书馆,才想起这些往事来。是偶遇吗?还是生活在提醒我,自己还有过那样的梦想。
临了,借了四本书,出版年代有点早,聊作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回忆,也想有时间时浏览浏览。权作三十多年前回忆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