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给每天的日记起一个名字,就是给今天这段时光起一个名字。有时候是一天的末尾写日记,那么就成了总结,今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决定今天的名字,就像一个人的墓志铭。
如果是早上写日记,那么就是对这一天的期望,就像一个婴儿刚刚出生,名字代表了对它一生的期望。比如今天的日记名字就叫重生,我希望今天是我重新生活的一天,抛掉过去的种种累赘。
几年前我读过一本书叫《晨间日记的奇迹》,大意是说一个日本的普通上班族,无意间在早上记日记,发现这样有特别的效果,于是坚持下来,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印象中这事我比较早读过的日本人写的书,有一种别的国家没有的风格深深吸引我,就是会写很多细节,结合自己的生活,娓娓道来。比起美国一些畅销书,通常会有宏观的主题,这种见微知著更让我喜欢。
书中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刚去翻了下豆瓣书评,有人说书中最让人印象的话是这一句:
请大家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你不用闹钟也能在规定时间早起的经验。小学春游的那一天、第一次约会的那一天……你会在那一天的早上,想着“我还想再睡一个小时”吗?你一定会在闹钟响之前醒来,然后把闹钟取消了。 也就是说,只要对未来充满期待,就可以早起。相反,如果心里对未来没有一点期待,就会想赖床。
这一点上来说,日记有点像自传,不过是微小诚实的现在时版本。一个人如果过的实在糟糕,连他自己都这么觉得,那么他大概不太会想自传。日记也是如此,倒不一定是某一天,比如我若是太糟糕,兴许会觉得这一天与众不同从而决定好好记录一番。但如果总是糟糕,那么便提不起日记的兴趣。对我个人,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慢慢平庸的人来说,迫不及待写日记的情况随着年龄增加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反应出来写日记也越来越少,日记慢慢变成一种随机性的活动。
我是 1991 年出生,这个年纪出生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少年到青年这段时间刚好处在互联网从萌芽到野蛮生长的过程。反应在日记这件事上就是我少年时能有一堆纸质日记,青年时就变成了日记应用的一堆数字。告别少年的仪式变成把一堆纸质日记撕碎,然后扔到图书馆门前的垃圾桶里。
关于怎样写日记,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奇特的一生》中前苏联人柳比歇夫的时间日志,大意就是事无巨细的记录今天做了某事用了 x 小时 x 分,从而实现某种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另一个是名校讲师周世渊用的,算是个小技巧,即在日记开头写下人生的「航向」和「习惯」。比如简写成:航向——考研,习——早起。航向长短期、习惯一个多个都可。
然而毕竟是别人的,我尝试过几天纯粹感受下作者的世界观,便放弃。比较接地气的方法,比如我朋友就是每年生日写一篇总结,虽然理论上这可能不叫日记,但感觉上还是日记,不过一年只记一篇。比较极客的方法是通过诸如 IFTTT 网络服务结合 Day One 日记应用实现诸如在推特上点赞就自动将点赞的推特在 Day One 里新建一条日记。 当然,也可以换成手动的,比如把微博、朋友圈的内容复制一份在日记应用中。也有人喜欢手账,通常以简短文字辅助以胶带、贴纸、画图等方式记录,很像某种个人意义上的杂志,只报道和记录自己。
至于我自己,今年早些时候 Day One 改订阅制对老用户有了一些限制,让我思考了一番究竟该如何写日记这件事。
当时的想法应该是重新来过,废除了原有分组,然后打了一些标签,将所有日记放进归档中。然后新建了日记、周记、月结、年结。在然后就一篇没写过,偶尔刷推特自动同步过来一些点赞的内容。最近五点起床瞎折腾,没什么事干,于是从分类第一栏的日记开始写下这第一篇,算是个开头和梳理下写日记这件事。
如何写日记写到最后也没有答案,先按照时间线「日、周、月、年」试试吧,也许本来就没有答案,和《西游记》里一帮人灰头土脸去取经一样,也许过程就是结果,经书就是《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