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绛先生结缘在初中人教版的课本中,她笔下的”老王”生动鲜活好像真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某个不经意的角落一样。而她的诸多著作和精彩译本也好像在这汪洋的快餐阅读的洪流中被拥挤开去,到了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里去了。杨绛先生除她之外无能称先生的文学界女人,相比前段时间众人追捧一个广告卖2000万的papi酱而言,的确无法相提并论,杨绛先生的书需要潜心静读和这个快消费、快阅读的快时代显得不接地气。《杨绛先生的文章放到现在都得不了10万+》这样的标题党在这个时代显然更有优势一些,这就是现在的所谓的主流文化。微信公众号、简书的首页等很多转发点击率很高的文章被泛滥的标题党和乏味鸡汤文长期占领,很多时候一次次的点开一次次的失望,反而觉得不如坐下来好好看几页书有价值。
学生时期读书很局限也没有大把的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书本上喜欢的文章就会反复的去读,会去相互比较哪种文笔更有吸引力。语文课学到老王这篇课文的时候印象很深,其实杨绛原名杨季康,笔名是在她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热映之后才被大众所熟知的。2003年《我们仨》出版,按照这本书最初的想法是由三人共同创作的由女儿写她认为的父亲母亲,由钱钟书写妻子和女儿,由杨绛写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没想到的是女儿与丈夫前后辞世,留下杨绛先生独自“打扫战场”。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她103岁时《洗澡之后》出版。她是女人为何成为先生?因为除她之外无能称先生的文学界女人。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英]兰德(杨绛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