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二·四八】
尹元孚先生,任两淮鹾务时,布衣鲍皋以诗受知。今有《海门集》行世,皆先生为之提倡。鲍《奉陪先生泛海口》诗云:“蓬莱清切逢仙侣,蛟鳄威棱避显官。”其相得如此。因忆明大学士刘健好理学,恶人作诗,曰:“汝辈作诗,便造到李、杜地位,不过一酒徒耳。”嘻!《记》云:“不能诗,于礼缪。”孔子教人学诗,在《论语》中,至于十一见;而刘公乃为此言,不如尹公远矣!
尹会一,(1691年—1748年),字元孚,号健余。博野东章村人(今保定市博野县)。清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升员外郎。四年(1726)充任广西乡试副考官,五年(1727)任襄阳知府,十一年(1733)任两淮盐运使,晋总盐政,兼佥都御史。乾隆二年(1737),诏署广东巡抚,次年改调河南巡抚。十一年(1746)授工部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十三年(1748)转吏部侍郎,升吏部尚书。著有《健余先生文集》10卷、《诗草》3卷等。后人汇其所著为《尹健余先生全集》。
鹺,音cuó。1、盐的别名。《礼记·曲礼》:盐曰碱鹾。又如:鹾政(盐政。管理盐务方面的事) ;鹾务(盐务)。2、咸味:“鹾以大夏之盐。”
鲍皋,(1708年—1765年),字步江,号海门。清江苏镇江丹徒人。国子生。年轻时曾在扬州,得到盐运使尹会一之助。雍正时尹荐举鲍皋,鲍辞疾不赴。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壮岁游姑苏、武林,客淮扬间,晚年颓放。善画,尤以诗赋名。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著有《海门初集》、《二集》、《三集》各19卷,又《海门集》、《京口文献录》、《笔耕录》、《十美诗》等。今仅存《初集》。
受知,释义为受人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刘健,(1433年-1526年),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师从于大儒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登进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太子朱祐樘(明孝宗)的讲官。孝宗即位后,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累迁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为首辅,连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明武宗即位后,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只得致仕归家。不久,便被列为“奸党”之首,削籍为民。刘瑾被诛后复官,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逝世,年九十四。获赠太师,谥号“文靖”。《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文靖公奏疏》。
《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造,形声字。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东汉·许慎《说文》:“造,就也。”此处当用本义。
【闲言碎语】
史载,尹会一终身钦慕颜李之学。所谓颜李之学,是指清初在北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派,创始人为清初直隶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颜李之学标帜“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强调“经世致用”。从尹会一的一生经历来看,也是东西奔波,政绩满满。不过,勤政不弃诗词,有《诗草》3卷存世。尹会一还注重提携举荐诗学名士,为文坛推崇。
凡事总是相生相克。官员里有喜欢诗词的,必然就有不喜欢诗词的。诗话里提到的明朝内阁首辅刘健就是一例。不但不喜欢,话还说得难听:“汝辈作诗,便造到李、杜地位,不过一酒徒耳。”举世公认的诗歌顶峰李白、杜甫在他眼里,不过一酒徒而已。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中国人从来没有尊重过知识,只是尊重知识可能带来的权势。”即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天才,只要没有博取到高官厚禄,在官员们的心目中依然狗屁不是。毋庸讳言,这种观念,至今犹存。刘健这样的人,不能不说其博学,但其在运用学问到达高位之后,连老祖宗孔子的教导也是可以背弃的。好在这样的官员在历史上不算太多,否则,诗词未必能够流传到今天。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特别强调了诗在国与国之间及人际交往交流中的重要性。《礼记》一书还记述了孔子“不能诗,于礼缪”的名言。今年4月30日晚,网友们读到了奇诗一首:“武汉三镇隐新冠,一举歼灭树标杆,节近宣布开两会,快马加鞭来祝福,乐事还同万众心。”就诗而言,不堪入目。就人而言,难说达礼。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一语言千年的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膜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