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了一部随时随地拍大片的手机,每拍一次照片都很好看,从各个角度的都好看,可等到选择照片的时候,你犯难了,不知道选哪一张。
你拥有了好多好看的照片,同样的选择时候这些照片也会占用你的个人时间。
有人拥有了很大的交际圈,但也失去了自由,因为维护交际圈需要投入很多时间;
有人拥有了很多的漂亮衣服,但也失去了早上美好的时间,因需要更多的时间搭配出喜欢的搭配。纠结的时间越长,精力消散越快,工作能够得到的精力越少,效率越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拥有的这些东西,它们也同样占有着你,这组合成没有无成本的占用。
拥有的物品的成本
这里的成本有俩,一个是维护成本,一个是选择成本。
维护成本有,你拥有了手机,但从此变成手机奴。原本几千块钱的手机,你每天的使用时间超过5个小时,如果用个一两年。你每个小时值30块钱,那你一年将投入5万4750元,远远大于你购买手机的成本。
冰山理论提到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只有露在水面的八分之一,剩下的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在水底。
我们生活的维护成本亦是如此,你买的一件不用的便宜的物品放在家里,成本可能就几十元,可它占用你家的空间,每平米的价格,你打扫的精力等等,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格。
所以说,你占有着它们,它们同时也占有着你。拥有的越多,被占有的也会越多。
第二个是选择成本。
一个人拥有的配饰和衣服越多越好吗?每天早上起床,先试一遍所有的衣服,挑出一套觉得好看的。然后根据衣服再去搭一轮配饰,发现今天更喜欢这套小清新的首饰耳环,又换一套和首饰搭配的衣服。
这轮下来,不知道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每天都重复这样来来回回的选择,人会消耗精力去判断其中的细微差异,越判断越难以做出抉择,最终会干脆放弃,每天就变成了只穿之前常穿的衣服和搭配。
而此前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沉没成本,不再继续产生作用,包括之前选择搭配的时间和精力,购买这些衣服配饰的金钱以及时间和精力,就像是把它们扔进大海一般。
《意志力》的作家罗伊·鲍迈斯特说过:你占用的东西越多,你的维护成本就越高;你占有的东西越多,你的选择成本就越高;生活要幸福,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既然占有的越多,被占有的也就越多,是不是说明占有的越少,被占有的成本就越少?
降本增效
这样说对,也说不对。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占有多少,而是让物品产生的作用比它的成本要高,这样就能够有盈余,我们才有动力前进,而不是困在原地。
一件物品如果不是保值的,它在买回来的那一刻它的价值就已经下降一半甚至更多了。也就是说,它至少有一半及以上的价格成为了沉没成本。
如果你还没有把它使用,一直放着不用,它所带来的沉没成本会更大,最后变成买了也白买,还倒贴钱的感觉。
要不产生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发挥原本的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便利。使用的次数越多,带来的效益越大,就可以对冲掉它的沉没成本。
根据效益和成本,效益来自物品给你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产生的价值;成本有购买成本、维护成本和选择成本,我们需要对已拥有的物品做一个分类。
不需要按照这五个因素进行分类,简单点,按照使用次数和是否必要来分类即可。
就拿衣服举例,常穿的衣服,不常穿但偶尔穿的衣服,不穿的衣服分三类。
现在衣服基本上都涵盖了保暖遮羞的基本功能,衣服也是必需品,既然如此就不把它们作为分类的依据。
常穿的衣服,频率是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它方便我们的日常出行,也能够保证适合我们日常去到的场所,这是它的便利性。
因为常穿,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犹豫的时间,选择的成本就低了;有因为只需要用水用电用洗衣液这洗衣的基本操作,不需要额外花钱送去洗衣店或者需要熨,维护成本也不高;穿的次数多了,即便购买的成本高一点,均摊下来到每次,花的钱也不多。所以说,它的效益是盈余的。
不常穿的衣服,频率是每几个月或每年才穿一次,带给你的便利是屈指可数的;购买的成本均摊下来比常穿衣服的高;维护成本和选择成本也会相应地高些。它的成本比收入高,它的效益或是持平或是负的。
不常的衣服,同理可得,效益为负。
为了降本增效,分好类后,留下常穿的,不穿的慎重考虑,不穿的基本可以断舍离,清除出我们的生活。
其他的物品也是同样的考虑。把我们拥有的物品进行分类,留下消耗我们时间和精力少的,把不产生便利性还增加时间精力成本的物品断舍离掉,即便我们拥有的多,但它们带来的效益是正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