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Jeneer陪你终身成长的第48天,这是Jeneer关于“思维方式养成记”的第1篇文章。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从呱呱坠地,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刚开始学的不是一般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
没有一个婴儿会说,这个任务太难了,自己不愿意学,不想学,也没有一个婴儿会说,自己不愿意为这些任务付出努力。
他们会无数次摔倒,但他们没有丢脸的概念,只是不断尝试,一次又一次,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然后,我们会发现,无论智力高低、情商如何,除了先天本身就有残缺之外,每一个婴儿都学会了这两项最艰难的技能。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他们开始变得害怕自己不够聪明,开始畏惧学习,开始学会逃避,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指出:是固定性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所以他们常常做出安全的选择,比如他们会一次次重复拼一块简单的拼图。
但对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接受挑战,他们会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
他们可能会说,”我喜欢接受这个挑战!“”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
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败了也无妨,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不是失败,而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可以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这些孩子乐此不疲地接受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和大家分享,两种思维方式是如何改变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对失败的定义,以及关于努力的意义。
一、成功:是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成功就是智力和天赋的结果。
他们是完美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应完美无缺,十分聪明,他们认为智商决定一切,所以常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聪明和拥有天赋。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是可以改变的;所谓成功则是长时间学习的结果:直面挑战,不断进步。
他们勇于攀登,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在赋予时间以努力奋斗之后,人类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所以他们通常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他们只管不停地努力、学习,接受新挑战,其他的都交给时间。
二、失败:loser or learner,哪一个是你的选择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就像《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指出的,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变成了一种身份(我是一个loser)。
面对失败,他们常常自怨自艾,选择性放大自己的不幸,将生活中的挫折灾难化。
抱怨、破罐子破摔以及无休止的抱怨是他们面对失败时的安慰剂。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他们更擅长于从失败中寻找经验,将失败变成自己的人生财富。
面对失败,他们也会沮丧,但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难题,并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学习,他们始终拥有不断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和动力。
不抱怨,更努力,是他们面对失败最好的强心针。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成长型思维模式面对失败时的状态最为合适:我可以坐在我的痛苦里,什么也不做,但也可以去做点什么。
三、努力: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付出努力
对于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来说,他们否定努力的意义,认为: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就要付出努力。
他们相信,只要有天赋,成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好像迈克尔·乔丹生来就会运球,毕加索一出生就会画画,莫扎特天生就会弹钢琴。
”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对此,他们深信不疑。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即使天才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相信努力的意义。
他们欣赏天赋,但他们更崇尚努力。他们相信才能可以拓展的信念。他们明白,迈克尔·乔丹不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运动员,可能在整个体育史上,他都是最努力的。
没有所谓的幸运,所谓天才和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
后附: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