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不跳不为学校,运动不强怎为栋梁。唯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面向未来更好的勇气。为了实现每一位儿童的高质量发展,每日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我园与小学在同一个校园,有着充足的场地资源优势,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发展目标。
一日之际在于晨,让晨间运动游戏成为开启幼儿一日生活中那把金钥匙,有效的利用幼儿入园时的40分钟,开展晨间运动,让幼儿运动的身影成为校园中一道回眸的风景。在一次次实践中的变动,实现着一次次高质量的重现。从完善器材、场地规划、项目更新,通过观察幼儿运动状态、倾听幼儿的声音,结合幼儿的想法给予完善规划,让晨间运动成为儿童每日入园的期待。
一“变”:材料完善,让运动更丰富
2012年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将幼儿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明细的记录在其中。而健康领域更是位于五大领域之首。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为支持幼儿运动发展的需要,园所特别增添了大型器械,如:酷跑系列、安吉系列、平衡系列、钻爬系列等。器械的增添让幼儿充满新鲜感,每日期待着入园,幼儿的运动量增加的同时,身体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在两周的运动游戏观察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动难度接受力也有所不同,通过观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不同区域开设低段、高段两种形式,以便不同年龄段幼儿能更好的参与体验。
一个月后,晨间运动发现会有部分高段的孩子喜欢在操场奔跑,在和他们沟通中孩子们表示,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已玩过,而且非常熟练。他们想和喜欢的伙伴一起自主游戏,结合幼儿的想法,老师和小朋友在操场席地而坐,讨论在自主游戏中,需要什么器材支持。通过讨论,结合孩子的想法与发展水平,完善了自主民间游戏的道具,如:舞龙、降落伞、感统圈、滚铁环、翻转大转环等。幼儿感兴趣的低结构材料增添,使操场每个奔跑的身影中,手里都多了份道具,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在合作、讨论、探索中发掘着器材的不同玩法,这样的风景让整个户外更加生动、充满勃勃向上之感。
二“变”:场地循环,让运动更加新鲜
器材的更换与一物多玩的方式,让幼儿在不断创新中提高创造力、运动能力。纵观每个区域的位置,长时间的不变,幼儿会固定前往最近的区域玩耍,相对于挑战系数比较高的,距离又比较远的区域,往往会很冷清。为此,我们尝试将区域进行了更换,将难度系数高的在离大门最近的地方放,打破孩子长期的固有思维,并减少孩子们在运动上的“审美疲劳”。这一改变,果然加大了幼儿的参与度,入园针对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器材,会尝试积极参与运动。
针对这次实验的经验,经过晨间运动项目组老师的研讨,决定每月末将根据观察幼儿参与情况,进行场地更换。做到月月不同、月月期待、月月新鲜感。并在每个区域安排专门负责区域的观察老师与安全员。她们通过负责运动项目的类型,结合指南及时知道记录幼儿运动发展情况、护航幼儿安全游戏,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观察与记录的书写分析,从而增强老师的专业水平的全面发展。
三“变”:项目迭代,让运动更专业
在运动中,不能只靠老师的印象记忆。每学期初晨间循环开展之前,小组负责老师在设计运动区游戏项目时,要结合《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准备对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要求,设置记录相关表格。通过表格中的呈现,结合《指南》中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对个体差异的幼儿进行专项运动设计,实现每一位儿童在晨间运动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提高。
每学期园所统一召开全园一线老师针对晨间运动的教研会,在教研会中增强教师对于幼儿运动的重要性的意识。通过案例分析能优化晨间运动项目,并进行有效的迭代。为此,结合小、中、大,我们特别设置专项运动项目:如投掷、钻爬、跳跃等项目。在关注幼儿体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动作与技能的培养。让晨间运动不单是期待的、不同的,更是专业的。让它不再是热闹轰轰,而是针对每一个年龄段的定制,幼儿不再是走马观花随便转,而是针对年龄段特设项目进行坚持练习、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符合年龄发展的提升。每一个项目,结合负责老师的反馈进行半个月的更换,负责老师结合自己负责区域的幼儿年龄段,定制相关目标及游戏化设置与符合年龄段的标准,让运动不但能成为一件有趣的事,也能成为孩子身体健康的标志。
孩子们运动的身影,让幼儿园的清晨更加“倾城”。当我们每天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一个个运动的身影时,作为老师我们是欣慰的,作为家长是欣喜的。我们始终认为,儿童的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正是儿童健康的高质量,唯有健康的高质量才是能真正承载儿童生命生长过程中真正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