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拍摄耗时56年,记录了十几名英国各阶层儿童的人生轨迹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在片中,当主人公们都处在20岁出头的时候,她们的脸上大多带着彷徨的面容和希冀的眼神,无论他们来自英国社会的哪一个阶层,接受精英文化或者大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未来,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摆在面前的无数种可能性,看似参差多态,实则囿于家庭条件、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的不同经历与性格特质,其泛善可陈的选项带着一丝宿命的色彩。于是我们往往停驻本应为理想奋斗奔走的双脚,踌躇于高远飘渺的梦想与泥泞模糊的现实之间。
昨天朋友们聊天,说新一届的学妹中,有一个宿舍竟然“以学习为耻”:如果其中有一个去图书馆学习,就会被其他人笑话。如果这样的事实不是经过夸大的“校园八卦”的话,这结果真是让人脊梁发冷。于是又想到,明天就要高考了,微博上对高考的各种讨论也日益火爆,其中出现了好多戏谑的定论,比如“高考不重要,长得好看才重要。”
这句话看似是荒诞不羁之谈,实则反映的是人们对高考这种僵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的强烈不满。其实对于大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一考定终身”这五个字都留存在青春岁月的尾注中。当年共同在高三的教室中模考背书做卷子的人,经由一场轰轰烈烈的考试,走向可谓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成绩顶尖的大多人生顺遂,成绩不如意的进入普通院校,毕业后走向相对普通的工作岗位,而中途辍学的往往先由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开始职业生涯。经年过后回首往事,当初一起坐在教室读书的人,一望过去,表面上谁和谁几乎都没有什么不同。谁曾想青春岁月才过半,就凭一个考试定下了一生的走向?
诚然,全国性的选拔考试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但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现在有很多人把对于考试的仇恨转化为对学习的仇恨之上,这是相当危险的。
犹记高三最后冲刺的五月,炎炎夏日照射进睡意弥漫的教室,堆积成山的参考书和习题集占据着五十厘米见方的课桌的三分之二位置。老师在讲台的身影伴随迷茫又困倦的目光恍惚运动,隐约记得她跟我们说:“咬紧牙关,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进入大学校门之后,我们发现迎面而来的是期中期末考试、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资格证书考试,还有研究生考试。考研复习的时候天天披星戴月啃着鸡蛋灌饼找地方背书,在十一月的瑟瑟寒风中我们告诉自己:“考上研之后就好了。”
学长说进入研究生的学习之后学习的任务也并不轻松,前有老师列出的长长书单,后有累积成山的英文文献等着阅读翻译摘录提炼,时不时地还有各种演讲报告小组展示围追堵截。所以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注定也是兵荒马乱。
畅想未来。毕业季是为了Offer厮杀的时候,成堆的简历以我们为原点,向这个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呈放射状单向型传递。“简历关”通过了还有笔试口试面试,一道道的关卡任由一届届教育流水线出产的产品,毕业生们,亲身试炼。而那些在“金饭碗”的万丈光芒照耀之下,奋勇投入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们,更要面对庞杂的选择题与申论。
辛苦入职过后,开始考行业的资格证书。比如我所学的新闻专业,进入媒体单位后免不了考记者证;考上记者证还要定期给单位领导交学术论文(因为领导立志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评职称的时候要考职称英语;由于技术的革新、单位的改制、市场的冲击和人口结构的基本面态势,决定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进修学历,正如近几年在职研的日渐火爆,十年过后当我们处在升职潜力爆发期的时候,也许我们会赶上“在职博”的浪潮。再加上其间各种技能革新与改组带来的职业技能学习要求。学习充斥在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保守的说也得充斥前半生。
面对以上很可能成真的大胆假设,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当务之急是尽快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以为将来随时降临的各种学习任务做准备。于是这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不是迎合,学习是自我提升与自我反思,同时对于社会意义的个人来说,学习是在为潜在的以及日后的竞争做准备。
斯科特·杨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有过论述,表明那些从学生时代一直保持好成绩的人,大多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思维习惯、记笔记的习惯以及记忆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支持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得轻松高效。所以,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你或你的子女面对的是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成人考试、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还是任何一种考试,你心中应该对一件事情保持清醒,那就是:在关注考试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质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考试本身就已充斥在我们人生的时间线中,以这样的眼光审视每一场考试,它们都是节点而不是终点。
诚然,个人形象、家庭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在人生发展中是占有一定权重的,但是这也不能构成抹杀学习之重要性的理由。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以戏谑的、报复性的语言去做出对“考试”这一客体的武断定论,很可能会影响,甚至误导,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对于学习的看法。
尤其对我们90后——未来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劳动主力来说,学习注定是你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有学不懂和学不动的时候,但是如今的你我应该清醒起来,并不断告诫自己:
既然逃不开,何不勇敢面对?
既然是宿命,又为何言辞闪烁地通过不断的批判和贬损来逃避自己应做的努力?
既然考试充斥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之中,那么即使这一次真的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那么如果我在总结过上一人生阶段的学习状态之后,在下一人生阶段中为下一个“节点”而努力,那我的人生从宏观角度来观察,不也呈现出的是上升的态势?
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它本身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天赋和使命,而不是应试强加给你的负累。也许有一天,世上再无应试,但相信那一天,仍会有人通过学习感受天地之精妙,时空之奇伟,人世之纷杂,世人之多态,从而体验自然的崇高和宇宙的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