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四川巴中13岁女孩与母亲吵架后跳楼坠亡的事件还没有消停,近日珠海12岁女孩怀疑因受老师责骂选择坠楼自杀的消息又席卷而来,这些天在家长圈里传得沸沸扬扬。家长们就孩子青春期的话题进行了长久的讨论,都表现出对孩子青春叛逆期的焦虑。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记忆中那个好像昨天才刚刚呱呱坠地的孩子,转眼间就长成了一个半大小伙儿,个头一下子串得比妈妈还高。说话声音也变了,而且最主要的,他好像一夜之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他变得不太爱说话,问他事情,他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不爱搭理;回到家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走出房门只是为了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有时父母多说了一句话,孩子就皱起眉头,甚至像头小刺猬,充满了攻击性。很多父母感叹,那个父母眼中有着粉嘟嘟小脸、活泼可爱的宝贝去哪儿了?又是什么让他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孩子大约在10岁开始,身体和思想快速发展,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以及与身体发育相匹配的思想的快速发展,这时的孩子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成人的思维;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想高度开放的背景下,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接受能力也非常强,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具备了批判精神。但是,由于经验的不足,以及缺少专注持久的训练,孩子们在能力上表现还很欠缺。青春期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思维能力接近成人,但行为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思维能力接近成人,孩子们渴望表达自我,并忠实地进行着实践;而为了掩盖他们表达和实践的能力问题,他们会故意表现得对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故意顶撞。目的是为了掩盖他们在能力上的欠缺这一事实。如果家长一定要在这些事情上弄个明明白白,孩子就会充满攻击性甚至歇斯底里。
青春期叛逆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变得更严格、要求更高了。在孩子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还沉浸在初为人父母的快乐体验之中,小的孩子也确实更惹人怜爱,所以父母也就不会有太高要求;一旦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哪怕一点点成绩,父母都会如获至宝地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有更好的体验和满足,自然母慈子孝了。然而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突然发现孩子已经不是小宝宝了,父母也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角色,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渴望脱离父母的约束。矛盾的两个主体都在朝着激发矛盾的方向改变,所以才会一触即发。
可以看出,孩子青春期叛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问题,也是一个孩子的体验问题。
如果父母能更多地理解和尊重孩子,以更平和更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一直能从父母和家那里获得归属感,这种所谓的叛逆则会被无限弱化。很多家长只是对孩子不断提出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各种唠叨、指责、吼叫、讽刺、羞辱、甚至打骂。非常明显,这与尊重和理解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开青春期叛逆的钥匙。
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能增加孩子的归属感和强化亲子关系。鼓励不同于夸奖。鼓励指向孩子训练的进步上,目的是引导孩子进行专注持久的训练以获得更多支持思想的能力;而夸奖指向的是孩子表面的东西或者已经取得的结果,夸奖会更多地引导孩子强化自我表达而抑制了能力的提高。
父母自身的表率,对青春期的孩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不在于父母怎么说,更多地在于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怎么做。孩子会从父母那里模仿,吸收力量,不断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