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了一对母子,是那个不到三岁的可爱的孩子吸引了我。这孩子以后可能是个交际能手呢,眼神灵动,话题不断,遇到不喜欢的话题,可以轻松的不着痕迹的转换话题,哈哈,比如妈妈在向我说他乱扔玩具的时候。
之后那孩子就坐在我旁边,看着我用手机给他查找的托马斯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图片,边看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妈妈也开始和我说起养育这个小朋友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先说说他拿扔玩具来发泄情绪和控制父母吧。他是家中的独子,自然父母心疼。一旦父母不遂了他的心意,他就直接把玩具扔到地上,父母当然不满意他的行为,就开始对他大喊,开始发脾气顺带抱怨。
这里出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根据述说,孩子这种扔东西来发泄情绪的行为是习得的,和家庭中父母发泄情绪的方式很一致,因此妈妈说需要和父亲就两人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好好商量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也要不断地提升。
第二、当孩子出现扔玩具来发泄情绪等不好的行为,父母这时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是对着孩子发火,表达愤怒,更好地办法是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和孩子保持相近高度,严肃的表达出你的要求,比如“去,把玩具捡回来放到桌子上,不可以扔玩具”等孩子把玩具收好时,记得蹲下去适当鼓励孩子,同时讲明道理,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好,过来,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扔玩具吗?妈妈没有满足你的原因是......,如果下次你有你对妈妈的做法不满意,你可以直接跟妈妈说,但是不可以扔玩具了”。有些孩子,父母一旦不满足他,就大哭大闹,这是典型的控制父母的行为,有些父母出于心疼孩子、爱面子、或者根本不知道那孩子怎么办,就被迫被孩子牵着鼻子走。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其次要注意方法,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和孩子沟通。
另外,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尽量用正向引导,比如“你要怎么怎么做就更好了”,对孩子有要求要清晰正向的表达,比如“妈妈现在有点累,需要睡一下,你先看这个故事,等妈妈醒来了,就去给你讲’孩子多半可以理解,以后他就明白原来妈妈也会累的,慢慢的就会为别人考虑了。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孩子的另一个让妈妈头疼的行为了。他打别的小朋友。妈妈很担心他会因为这个以后去幼儿园会不受别的小朋友喜欢。
这里有几点需要跟妈妈说的,一是,孩子可能只是想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想和他们玩,拍或者打只是他们的方式,方式可能不恰当,但目的却不是恶的。
二是,孩子在这个年纪对别人的情绪和反应还不是很了解,还在学习的过程。这时就需要父母和周边人在孩子做了不当的行为时给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孩子打了妈妈一下,妈妈就需要给出正常的反应,不高兴、严肃、并且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做。
三是,孩子打人或者说出一些不礼貌的话可能从周围习得,比如很多父母就说过孩子会跟光头强学说话,所以孩子看动画片时,父母也需要在旁有所引导。另外,现在的孩子大多居住在城市,也多独生,生活在小格子里的独生子少了和同龄人的接触,再加上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各种报班学习,在情绪上会比较孤单、容易脆弱、有压力。所以也建议父母多让孩子出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别让孩子太早的开始学习书本。孩子出来玩的同时也是孩子在自主学习,这对孩子的智商、情商、生理、心理发育也是特别好的。特别提醒一下父母,有些父母在孩子刚开始说话以后就让孩子学习大量古诗词,在别的亲戚、家长面前表演,父母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请不要过度,在这个时期孩子还不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喜欢背诵也只是觉得好奇好玩,但是大量背诵经常表演很可能让孩子有抵触情绪,甚至孩子会变得不主动说话、耽误了孩子之后的智力情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