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六点的洛杉矶机场,拥挤不堪,一大景观是很多拉行李箱孩子,看似哪怕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也自己推着一个高于自己身高的行李箱,跟在大人后面努力追跑,而其父母只顾走自己的路,完全放心走在后面的小孩子。使人觉得哪怕是小孩也是独立的个体,若是在国内,多数看到的是大人做一切,而孩子倍加被保护,这就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等待中,我一直有搭无搭地与妞妞聊天,一直觉得她高冷,不愿意迁就人,不愿意降低自己的交往要求,这注定了她时常是孤独的,我一直在反思她成长过程中我的教育方式到底有啥失误。她说在中学时,当别人看言情小说:追星时,她丝毫不感兴趣,而喜欢玩游戏,因为成绩好被人追棒为学霸,自然地被划入一个特殊人群,️不接地气的人群,而我所给她的教育影响是正统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失误。为此,她不愿意与同学谈论星们和言情小说,甚至为此被认为情商低,也就没有更多的话题与同学们交流,久之,她成为被同学因为学霸而被孤立的对象,尽管她很会玩,而且游戏水平也在同龄人之上,喜欢各类艺术、喜欢旅游、喜欢各类游戏,心理学等等。她依然认为,她难以融入这样的人群;可是她在实习的几个月里,却与同事中午男女老少成为朋友,因为大家包容差异性,不会因为爱好和观点不同而疏离,不会因为喜欢不同而排斥。这是我感到妞所排斥的中国人的圈子文化,那些因为趣味相似而抱团成圈的人群,坚固而难以融入。我担心妞的排斥会让她孤独,而其实她的确因为不能融入,是因为她不自觉的排斥这样的圈子,从骨子里不愿意融入,或者她一定是努力过,而确实难以融入。我争论说,还是包容性不够,或许我的期盼过于简单粗暴。
其实,因为共同层次和喜好而形成的圈子就一定是值得融入吗?反过来问的时候,觉得这样的圈子不融入也没有缺少什么,因为不入流而排斥他人的圈子成员毕竟是不成熟的。这才是包容性不够。妞能够很好的融入实习单位的男女老少,说明她的同事更友好,更成熟,更容易接纳他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妞成熟于大多数同龄人。只是,她会时常孤独。
令人忧虑的是,她在美国越久,接触美国文化时间越长,理解越深入,就会离中国文化越远,回来中国的可能性越小,也就离我越来越远。在异国,对于文化交融需要的时间更久,不能把友好当作接纳,而且无根的状态会时时产生,终究文化心理和习惯差异太大,长期下去将会有更多的挣扎和折磨。
尽管,表面上看去,美国的各类场所更人性化,各种人性化的设施,诸如学校的教学楼一楼会有咖啡吧,休闲场所,而压力是看不到的,或许正是压力山大,才会有相关的设施。而异族友人友好地表情背后永远难以接近的是心灵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客气背后的疏离,越客气越遥远,那些挂在脸上、流露在语气中的礼貌和客气固然看起来有教养,也同时宣告了距离。可是要怎样让妞看到这深处的东西,大灰狼研究半生跨文化、两栖文化中的沉重的乡愁,却无意传递给妞妞,只是纸上谈兵了。
UCR的深处无比迷人,却无法抵达深处。绿植丰富,几十年的老树散发着文化的灵性,又极具现代性气息,毕竟是工科院校。圣诞节是最大的节日,所有的楼宇都是锁门的,却都开放着灯光,四处静悄悄,不能想象开学后的喧嚣,不远处的山是光秃的,而校园内却有一大片野生树林,草木青葱,富有生机。校园的风格,让人无法分心,觉得唯有刻苦攻读才更与校园的氛围契合,我知道,无论校园多么美丽迷人,都不能代替学子的学习压力,他们都有笃定的目标,常规的学习生活枯燥而紧张,若要学有所成,是来不及欣赏风景,感受校园之美的,也不会如我这般游客有心境胡思乱想。
看到就业中心,透过窗子多拍了几张,只是无法了解更多他们的功能,或许只是针对本科生,而研究生的工作必须有真本领才能如愿以偿地找到理想工作,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非常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否则何以他们能够在facebook这样的待遇极高的单位工作,为了一生的职业生涯,在求学期间拼上几年还是很值得的。
UCR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很有特色,用水泥浇灌的特别敦实的大桶,能够常年经得起风雨侵蚀,不必重复投资花费,也具有乐观的容量,不太美观,却有特色,值得借鉴。